
邓忠,男,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副处长。2005年甘肃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到农田灌溉研究所参加工作,2014年西安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主持或参与完成“863”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余项。在应用生态学报、灌溉排水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等发表论文30余篇,获优秀论文3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4部,以第一发明人取得国家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奖成果4项,代表性研究成果“设施园艺作物精细化滴灌系统”2017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ZGKQ-50型抗旱灌溉机”被列为2017年度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农业抗旱用轻型成套滴灌系统机具”2013年获大禹水利科技二等奖。转让专利技术3项。
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YFC040320403,30万元,2017年-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新疆集约化棉田绿色高效滴灌技术集成示范”项目(Y2018PT72,90万元,2018年-2020年)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2019年-2020年);农田灌溉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7NG20171101-01,30万元,2017年-2019年)。
一、获奖成果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研发及推广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创新合作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7年,证书编号:20179069;
[2] 黄河水抗堵塞滴灌技术集成与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2018年,证书编号:2018-J-153-02/07;
[3] 农业抗旱用轻型成套滴灌系统机具,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2013年,证书编号:DYJ20130115-G03;
[4] 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的研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7完成人),2008年,证书编号:2008-J-042-R07/08。
二、出版著作
[1] 《果树水肥一体化实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主编);
[2]《棉花轻简化栽培》,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参编);
[3]《灌溉技术与产品集成示范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参编);
[4]《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参编);
[5]《微灌技术探索与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参编)。
三、发表论文
[1] 邓忠,白丹,翟国亮,等. 膜下滴灌水氮调控对南疆棉花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9):2525-2532.
[2] 邓忠,翟国亮,宗洁,等. 浑水质量分数对石英砂滤料过滤性能的影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3,31(11):1007-1002.
[3] 邓忠,翟国亮,宗洁,等. 移动式地下滴灌装置的应用-以马铃薯抗旱灌溉为例. 灌溉排水学报,2014,33(1):83-85.
[4] 邓忠,宗洁,翟国亮,等. 干旱区棉花水氮最优调控模型及调控方案. 灌溉排水学报,2015,34(7):40-44.
[5] 邓忠,翟国亮,宗洁,等. 干旱区水氮调控对棉花根、冠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5(6):57-64.
[6] 邓忠,翟国亮,吕谋超,等.我国农业应对干旱灾害的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节水灌溉,2016(8):162-165.
[7] 邓忠,翟国亮,王晓森,等.灌溉和施氮策略对滴灌施肥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2017,36(8):1-6.
[8] Zhong Deng, Mouchao Lv, Guoliang Zha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Water-saving Technology of Surface Irrigation in China[100].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AER), 2017:1268-1273.
[9] 邓忠,翟国亮,吕谋超,等. 施肥策略对新疆棉花产量、品质与水氮利用的影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7,35(10):897-902.
[10] 邓忠,蔡九茂,翟国亮,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系统用过滤清洗报警器的研制与应用.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3):57-59.
四、获得专利
[1] 行走式农田灌溉机,专利号:ZL201410195604.6,授权日期:2015-8-12.
[2] 一种移动式滴灌装置,专利号:ZL201510006012.X,授权日期:2017-1-18.
[3] 一种便携式精准智能化取土钻及钻土设备,专利号:ZL201920818377.6,授权日期:2020年3月31日.
[4] 水稻田灌溉控制装置及系统,专利号:ZL201820926291.0,授权日期:2019年1月4日.
[5] 灌溉用水温度调节设备及灌溉系统,专利号:ZL201821431200.2,授权日期:2019年4月26日.
[6] 灌溉施肥喷药一体化作业车,专利号:ZL201822100998.9,授权日期:2019年9月3日.
[7] 一种地面灌溉田间灌水装置,专利号;ZL201720775562.2,授权日期:2018年2月23日.
[8] 一种田间灌溉系统,专利号:ZL201721240023.5,授权日期:2018年4月27日.
[9] 田间水肥输配系统,专利号:ZL201721398277.X,授权日期:2018年5月11日.
[10] 多动力驱动引水的移动式灌溉车,专利号:ZL201620778743.6,授权日期:2017年1月4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