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浩,男,出生于1987年3月,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目前在节水高效灌溉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009137,微纳米加气滴灌水气输送机理与运行调控模式,在研,主持
2.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院级统筹项目,Y2022PT13,污水滴灌系统安全运行体系研究,在研,主持
3.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02102110279,加气滴灌系统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及其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已结题,主持
4.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领域)项目,172102110271,河南浅山区高效风光互补灌溉技术模式研究,已结题,主持
5.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所级统筹项目,FIRI2016-22,加气灌溉射流加气装置优化设计与液气混合机理研究,已结题,主持
一、获奖成果
1.高性能智能喷灌机组与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学会,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21
2.北方灌区智能量控水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河南省人民政府,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2020
3.节能型卷盘式喷灌机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 农业节水科技奖, 一等奖,2019
4.丘陵坡地喷灌系统关键产品创制与示范, 河南省人民政府,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2017
二、出版著作
1.加气滴灌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2
三、发表论文
1.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ternal Flow of the Venturi Injector, Processes, 2020, 8(1): 64.
2. Influence of Micro/nanobubbles on Clogging in Drip Irrigation Systems, RSC Advances. 2020, 10, 38912 – 38922.
3.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rtex Pump Using Particle, Model.Shock and Vibration, 2020, 2020, 5103261.
4.基于空化模型的文丘里施肥器内部流动分析[J]. 节水灌溉, 2018,1: 10-13.
5.微灌用叠片过滤器全流场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35(6): 1-5.
6.基于多孔介质模型下微灌网式过滤器CFD湍流模型选择及流场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35(4): 14-19.
7.采用近似模型和NSGA-Ⅱ遗传算法的旋流泵性能优化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2019,38(07):76-83.
8.回流孔径对磁力驱动离心泵内部流动的影响分析, 灌溉排水学报,2017,36(11):70-78.
四、获得专利
1.一种实现水肥气一体化用于温室地下滴灌的方法, ZL201810827816X, 发明专利.
2.一种滴灌过滤器实现自清洗的方法, ZL201810985923.5, 发明专利.
3.一种室内有风环境下喷灌均匀性的测试方法, ZL201810350355.1, 发明专利.
4.一种罐状施肥装置及定量施肥方法, ZL201610736128.3, 发明专利.
5.一种能调节喷头仰角的机构及带有该机构的灌溉装置, ZL201610617116.9, 发明专利.
6.一种微灌用网式过滤器, ZL 201610436641.0, 发明专利.
7.一种加气滴灌系统,ZL 202010453474.7, 发明专利.
8.一种通过加气提高滴灌效果的方法, ,ZL 202010453494.4, 发明专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