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珊珊,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重点针对高风险化学污染物,开展基于新型纳米材仿生识别材料的快速分离富集、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化学污染物残留代谢行为研究以及农药残留限量和方法标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农业行业标准制修定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与948、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基础性专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一区论文11篇,最高IF10.129),参编中英文著作3部;获授权专利20项(第一发明人4项),5项实现成果转化;以第一完成人制定90余项限量颁布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4项。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进口特色食品有害因子快速侦测产品研发”,2018YFC1603505,2018.12-2021.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基于新型多功能磁性纳米仿生杂化材料的农药多残留快速分析研究”,2015.01-2017.12,主持。
(3)农业农村部标准制定项目“制定丁草胺在水稻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21.01-2021.12,主持。
(4)农业农村部标准制定项目“评估转化亚砜磷在动物源性食品中8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20.01-2020.12,主持。
(5)农业农村部标准制定项目“制定速灭磷在植物源性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19.01-2019.12,主持。
一、 代表性论文
(1) Mengfei Wan#, Fachun Xiang#,Zhongdong Liu*, Denggao Guan, Yong Shao, Lufei Zheng, Maojun Jin, Yongxin She,Liping Cao*, Fen Jin, Rui Chen, Shanshan Wang*, Yijun Wu, A. M. Abd El-Aty,Jing Wang, Novel Fe3O4@metal-organicframework@polymer core-shell-shell nanospheres for fast extraction and specificpreconcentration of nin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from complex matrices, Food Chemistry, 2021,365, 130485.
(2)Yan Qi, MengfeiWan, A. M. Abd El-Aty, Hui L I, Liping Cao, Yongxin She, Yong Shao, Fen Jin, ShanshanWang*, Jing Wang*, A “half” core-shell magnetic nanohybrid composed of zeoliticimidazolate framework an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for magnetic solid-phaseextrac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from water samples followed by LC-MS/MSdetection, Microchimica Acta, 2020,187:279.
(3) ShanshanWang,Yongxin She*, Sihui Hong, Xinwei Du, Mengmeng Yan, Yanli Wang, Yan Qi,MiaoWang, Wenyan Jiang, JingWang*, Dual-template imprinted polymers forclass-select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seventeen triazine herbicides andmetabolites in agro-products, Journal ofHazardous Materials, 2019, 367, 686-693.
(4)Shanshan Wang#, BinLin#, Li, Chen; NaLi; Jiaju Xu; Jing Wang; Yuxiang Yang, Yan Qi, Yongxin She, Xiantao Shen*;Xianjin Xiao*, Branch-Migration 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HighlySensitive Detection of Mercury,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8, 90,11764-11769.
二、 代表性专利
(1)王珊珊,王静,佘永新,戚燕,曹晓林,金芬,金茂俊,邵华,赵风年,江泽军,郑鹭飞,刘广洋,分子印迹搅拌棒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201710228088.6,授权日期:2018年9月7日。
(2)王珊珊,王静,戚燕,佘永新,金芬,金茂俊,邵华,刘广洋,曹晓林,金属框架印迹材料及制备方法,中国,ZL201611270725.8,授权日期:2018年3月23日。
(3) 王珊珊,王静,金芬,佘永新,邵华,金茂俊,郑鹭飞,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土壤和水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中国,ZL201610964961.3,授权日期:2018年4月20日。
(4)王珊珊,刘广洋,王静,金芬,邵华,金茂俊,佘永新,郑鹭飞,一种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分子印迹材料,中国,ZL201510579320.1,授权日期:2017年12月5日。
三、 代表性标准
(1)氟吡呋喃酮在植源性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39项(GB 2763-2021)。
(2)速灭磷在植源性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34项(GB 2763-2021)。
(3)噻草酮在动物源性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8项。(GB2763-2021)。
四、代表性成果
(1) 2017年获得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九完成人)
(2) 201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十三完成人)
(3) 2016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九完成人)
(4) 2015年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第八完成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