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2017年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获得者。2019年入选中国农科院院级青年英才培育工程,同年入选农科英才计划;荣获2017年度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一等奖;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020年度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理事、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土壤污染与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等。重点关注农田重金属有效性调控机制与安全利用等。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其他论文70多篇,参编著作2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2项,颁布省级技术规程1项。
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项(41671328、42077139)和青年基金(41101296)、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研究项目(CRP)以及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87110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001187),及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05B06)等项目研究。
1. Xibai Zeng, Lingyu Bai, Xin Gao, Hong Shan, Cuixia Wu, Shiming Su*. Agricultural planning by selecting food crops with low arsenic accumulation to efficiently reduce arsenic exposure to human health in an arsenic-polluted mining reg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127403
2. Xiaoxia Cao, Xin Gao, Xibai Zeng, Yibing Ma, Yue Gao, Willy Baeyens, Yuehui Jia, Jie Liu, Cuixia Wu, Shiming Su*. Seeking for an optimal strategy to avoid arsenic and cadmium over accumulation in crops: Soil management vs cultivar selection in a case study with maize. Chemosphere 272 (2021) 129891
3. Li L J, Zeng X B, Williams P N, Gao X, Zhang L J, Zhang J Z, Shan H, Su S M*. Arsenic resistance in fungi conferred by extracellular bonding and vacuole septa compartmentaliza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1, 401, 123370
4. Yan M M, Zeng X B, Wang J, Meharg A, A, Meharg C, Tang X J, Zhang L L, Bai L Y, Zhang J Z, Su S 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s arsenic methylation and volatilization in paddy soil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 388, 121795
5. Meng k Y, Wu X W*, Zhan X Y, Su S M*, Huan Z H, Min X, Liu Y G, Fan M H. Efficient adsorption of the Cd(II) and As(V) using novel adsorbent ferrihydrite/manganese dioxide composites. ACS Omega, 2019, 4, 18627−18636
6. Su S M, Zeng X B*, Bai L Y, Wang Y N, Zhang L L, Li M S, Wu C X. Concurrent methylation and demethylation of arsenic by fungi and thei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in the protoplasm proteom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7, 225: 620-627.
7. Su S M, Zeng X B*, Bai L Y, Williams P N, Wang Y N, Zhang L L, Li M S, Wu C X. Inoculating chlamydospores of Trichoderma asperellum SM-12F1 changes arsenic availability and enzyme activity in soils and improves water spinach growth. Chemosphere, 2017, 175: 497-504.
8. Su S M, Zeng X B*, Feng Q F, Bai L Y, Zhang L L, Jiang S, Li A G, Duan R, Wang X R, Wu C X, Wang Y N. Demethylation of arsenic limits its volatilization in fungi.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5, 204, 141-144.
9. Zeng X B, Su S M*,Feng Q F,Wang X R,Zhang Y Z,Zhang L L,Jiang Sh,LI A G,Li L F,Wang Y N,Wu C X,Bai L Y,Duan R. Arsenic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arsenite influx and efflux across the cell membrane of fungi investigated using HPLC-HG-AFS and in-situ XANES. Chemosphere, 2015, 119, 1163-1168.
10. Su S M, Zeng X B*, Li L F, Duan R, Bai L Y. Arsenate reduction and methylation in the cells of Trichoderma asperellum SM-12F1,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M-12F4, and Fusarium oxysporum CZ-8F1 investigated with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243: 364-36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