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口蹄疫、非洲猪瘟、塞内卡等病毒基础理论和防控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杰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课题1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6项,累计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J Immunol、J Virol、plospathoge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疫苗新兽药注册证书6项,诊断类新兽药证书1项;以第一完成人授权专利40余项,其中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16)和甘肃省专利一等奖(2015)。实现了国际首例反向遗传构建的制苗种毒产业化生产,应用全国并出口,累计销售超过100亿元,成果转让12.38亿元,为有效控制我国口蹄疫流行提供了支持,Asia1 型免疫无疫,A 型趋于控制和减少,O型零星散发,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2,2016)、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第1,2016)、甘肃省专利一等奖(第2, 2016)、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第1,2020),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第1,2021)等国家省部级成果奖14项,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第十九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第九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018)、中国农业科学院金龙鱼"杰出青年奖"(2016)等个人荣誉奖6项。
近三年承担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3项,项目金额共计6000万元。
1.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31941002)自然基金
2.新发塞内卡病毒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19ZDNA001)甘肃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含人才经费、协同创新经费、重点任务) CAAS-ASTIP-2020-LVRI
4.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的生产工艺定型和中间试制(Y2021YJ10)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
5.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Re-O/MYA98/JSCZ/2013株+Re-A/WH/09株)的创制与应用(1610312021010)中国农业科学院所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成果培育
6.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SKLVEB2021DBCG01)家畜疫病病原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资助自主课题-代表性成果
7.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 2018年特殊支持经费,科技部万人计划
8.非洲猪瘟病毒免疫抑制机制研究/非洲猪瘟病毒抗原鉴定与复合亚单位的创制(Y2019YJ07-01)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
9.前沿探索项目(1610312017003)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
10.通过设计构建制苗种毒创制口蹄疫高效疫苗,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性重大成果培育项目
11.口蹄疫防控新产品的设计与创制,兰州兽医研究所重点任务
12.塞内卡病毒与口蹄疫新型诊断方法建立及其试剂盒的研制,企业合作
13.口蹄疫免疫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效疫苗的创制,企业合作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J Immunol、J Virol、plos pathogens、JBC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疫苗新兽药注册证书6项(第1、1、1、1、1、1,其中一类新兽药证书1项)、诊断类新兽药证书1项;以第一完成人授权专利40余项,其中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16)和甘肃省专利一等奖(2015)。实现了国际首例反向遗传构建的制苗种毒产业化生产,应用全国并出口,累计销售超过100亿元,成果转让12.38亿元,为有效控制我国口蹄疫流行提供了支持,Asia1 型免疫无疫,A 型趋于控制和减少,O型零星散发,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2,2016)、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第1,2016)、甘肃省专利一等奖(第2, 2016)、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第1,2020),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第1,2021)等国家省部级成果奖14项,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第十九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第九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018)、中国农业科学院金龙鱼“杰出青年奖”(2016)等个人荣誉奖6项。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