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所-王松峰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1-10-21 导师主页
王松峰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烟草所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烟草调制技术和智能烘烤设备
wangsongfeng@caas.cn

硕士招生专业

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021
1
专业学位硕士
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王松峰,男,1979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烟草调制技术和智能烘烤设备研究。近年来主持或专题主持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四川、云南、广东、重庆、陕西等省烟草公司和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等科技项目20余项。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副主编、参编著作4部,参编行业和企业标准3项,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发表论文10多篇。再培硕士生3人。

联系电话:053288701009

Email:wangsongfeng@caas.cn

通信及地址: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青岛市崂山区科苑经四路11号。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基于图像精准识别的烟叶智能烘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1-2023/12;项目编号:110202102007 (主持)

(2)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重点项目:物联网+烤烟图像识别智能烘烤研究与应用

2020/01-2022/12;项目编号:SCYC202012 (第二主持)

(3)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科技项目:烤烟图像识别智能烘烤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1-2023/12;项目编号:B20202NY1335 (专题主持)

(4)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科技项目:烟叶智能烘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8-2023/12;项目编号:KJ-2021-03 (第二主持)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6.1 获奖证书

2013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6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六完成人)。

2020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七完成人)。

2020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020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6.2 发表论文和著作

王爱华,王松峰,孙福山,等 变黄期阶梯升温烘烤工艺对多酚类及相关物质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16,37(02):59-64.

高宪辉,王松峰,孙帅帅,等. 鲜烟成熟度颜色值指标及其判别函数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17,23(01):77-85.

周平,王松峰,孙福山,等. 密集烘烤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2017,23(05):73-80.

孙福山,周平,王松峰,等. 鲜烟叶与烟花同烤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2018,24(05):117-123.

张烨,王松峰,许锡祥,等. 烟叶烘烤中不同区段叶片含水量、色素和酶活性变化[J]. 中国烟草科学,2018,39(06):66-72.

刘辉,祖庆学,王松峰,等. 不同成熟度对鲜烟素质和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20,41(02):66-71+78.

仙立国,黄一兰,王松峰,等. 翠碧一号鲜烟叶素质及烘烤特性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20,26(03):66-73.

甘肃省陇南市烤烟生产标准体系,2017年11月,副主编;

甘肃省庆阳市烤烟生产标准体系,2017年11月,副主编;

模块化烤烟调制技能竞赛模式,2017年11月,参编。

6.3授权专利

一种烤烟易烤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发明专利,(201410397227.4,)第一发明人,(2017年02月,);

一种烟叶烤前的预处理方法及其预处理工具,发明专利,(201710345431.5),第一发明人,(2018年02月);

一种带叶烟杆烤后用剥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发明专利,(201710998593.9),第一发明人,(2019年11月);

一种提高烟草香气质量的花叶同烤方法,发明专利,(201510566506.3),第二发明人,(2017年01月);

一种烟叶分割片烟烘烤方法,发明专利,(201510567183.X),第三发明人,(2017年03月);

一种分割烟叶用去主脉工具,实用新型专利,(201720542519.1),第一发明人,(2017年1月);

用于区分烟叶成熟度的手摇扇,实用新型专利,(201620857896.X),第一发明人,(2017年1月);

一种带叶烟杆烤后用剥叶手工具,实用新型专利,(201721358299.3),第一发明人,(2018年05月);

保温隔挡及烟叶烤房,实用新型专利,(201520970046.6),第二发明人,(2015年11月);

烘干烤箱,实用新型专利,(201520970252.7),第二发明人,(2016年5月);

基于图像识别与烤房环境参数的智能烤烟控制系统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2022265194.1),第一发明人,(2021年03月)。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展开更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