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所-李平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1-11-10 导师主页
李平 研究员 硕,博士生导师
草原所
草学 ,农艺与种业 ,农艺与种业 ,生态学
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牧区适应性管理,畜牧业经济,草原政策
lipingcau@126.com

博士招生专业

1
草学
2022
学术型博士
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硕士招生专业

1
草学
2022
学术型硕士
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2
农艺与种业
2022
专业学位硕士
草业科学

       出生于1979年4月,山东临沂人,博士。200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2014-201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

       研究方向为草原资源管理与利用,主要从事草原保护政策、牧区经济制度及牧户决策方面的研究工作,工作以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现任中国草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草学会草业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环境与农村发展学会(ISERD)中国区主席、全国畜牧业标准委员会草牧业标准工作组秘书长。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级青年英才人才经费,2020.01-2024.12,42万/年。

2.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人才经费, 2021.01-2021.12,10万。

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政府购买服务课题“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及政策研究”,2021.06-2022.06,9万。

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政府购买服务课题“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现代化试点绩效评估项目”,2021.05-2022.05,29.5万。

5. 全国畜牧总站政府购买服务课题“十四五草牧业标准体系构建”,2021.01-2021.12,8万。

6.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政府购买服务课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管理-牧户信息核查、补奖政策宣传”,2021.01-2021.12,30万元。

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购买服务课题“草原法修订调研”,2021.01-2021.12, 10万元。

8. 全国畜牧总站政府购买服务课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分析”,2020.05-2020.12,15万元。

9. 锡林郭勒盟气象局政府购买服务课题“气候对浑善达克沙地的影响研究”,2020.06-2022.12,15万元。

1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购买服务课题“草原法修改相关名词释义”,2020.04-2020.12,10万元。

1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课题,“草原补奖政策评估及生态补偿机制完善”,2020.05-2020.12,10万元。

12. 中国草学会委托课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评价”,2020.06-2020.12,8万元。

13. 内蒙古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内蒙古生态资产、生态补偿及生态系统服务核算理论、技术体系与应用示范”子课题“内蒙古草原牧区生态补偿技术与模式研究”(2019GG012),2019.11-2021.12,20万元。

14. 全国畜牧总站政府购买服务课题“草原畜牧业发展状况信息收集分析”,(XMZZ102019076)”2019.04-2019.10,4万元。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院级统筹项目(y2019GH18),“天然草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2019.01-2019.12,30万元。

16.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8MS07007), “基于TPB理论的牧户采用现代化畜牧业技术的意愿和行为研究”,2018.01-2020.12,3万元。

1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332018021),“基于牧户决策的草原政策优化研究”,2018.01-2019.12,20万元。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403272),“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背景下牧户草-畜关系决策的转变机制”,2015.01-2017.12,23万元。

19.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4BS0709), “草原畜牧业转型背景下牧户决策机制”,2014.01-2016.12,3万元。

20.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332013013),“国家政策对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作用”,2013.01-2013.12,10万元。

2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332012010),“北方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和支撑技术研究” 2012.01-2012.12,18万元。

2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0-Z-3),“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生产功能区评价与适应性管理模式研究”2010.01-2010.12,45万元。

参加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4162),“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北方草原牧户超载行为机制和适应性减畜策略研究”,2018.01-2021.12,48万。

2. ACIAR项目(ADP/2012/107),“中蒙草地管理优化机制研究”,2015.09-2019.12,43.7万。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1. David R. Crook, Brian E. Robinson, Ping Li*. The impact of snowstorms, droughts and locust outbreaks on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Inner Mongolia: Anticipation and adaptation to environmental shocks.  Ecological Economics, 2020, 177: 10671.

2. Ping Li, Jeff Bennett, Bao Zhang. Ranking polici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stocking rates in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2020,9(4):421-429

3. Ping Li, Jeff Bennett. Understanding herders' stocking rate decisions in response to policy initiativ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72: 141-149.

4. Ping Li, Joleen C. Hadrich#, Brian E. Robinson, Yulu Hou, Yating Dai, Xiangyang Hou. How do herders do well? Profitability potential of livestock grazing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cross ecosystem types.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18, 40: 77-90.

5. Brian Robinson, Ping Li*, Xiangyang Hou.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the evolution of grassland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 2017, 47: 64-75.

6. Wenqiang Ding, Weibo Ren, Ping Li(共同第一作者), Xiangyang Hou, Xiaolong Sun, Xiliang Li, Jihong Xie, Yong Ding. Evaluation of the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of pastoral households in Northern China to natural disasters and climate change.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14, 36: 535-543.

7. Colin Brown, Karl Behrendt, Li Ping, Qiao Guanghua, Jeff Bennett, Zhang Bao, Jane Addison, David Kemp, Han Guodong and Zhang Jing. Refining China’s grassland policie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ex-ante analysis.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21, 42(6):435-445, https://doi.org/10.1071/RJ20097.

8. Saheed Olaide Jimoh, Ping Li, Wenqiang Ding, Xiangyang Hou. Socio-Ecological Factors and Risk Perception of Herders Impact Grassland Rent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Rangeland Ecology & Management, 2021,75:68-80.

9. Saheed O. Jimoh, Xiu Feng, Ping Li, Yulu Hou, Xiangyang Hou. Risk-overgrazing relationship model: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grassland farms in northern China.  Rangeland Ecology & Management, 2020,73(4):463-472.

10. Saheed Olaide Jimoh, Yantin Yin, Ping Li, Taofeek Olatunbosun Muraina and Xiangyang Hou. Understanding stocking rate in response to supplementary feed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20, 42:135-142.

11. David R. Kemp, Karl Behrendt, Warwick B. Badgery, Guodong D. Han, Ping Li, Yingjun Zhang, Jianping Wu and F. J. Hou. Chinese degraded grasslands – pathways for sustainability.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20, 42:339-346. https://doi.org/10.1071/RJ20033.

12. 钱政成,武丽雯,王加亭,闫敏,李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基于CNK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中国草地学报,2021,43(08):83-92.

13. 李新一,周晓丽,尹晓飞,李平*.草原牧区要率先实现乡村振兴.草业学报,2021,30(6):190-198.

14. 武丽雯,李平*,钱政成,金嘉炜,智荣. 基于EDA-Tobit模型的牧户畜牧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中国草地学报,2021,43(5):97-105.

15. 李平,武丽雯,丁勇,金轲,智荣. 新冠疫情对牧区半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影响及建议. 中国草地学报,2020,42(2):1-7.

16. 王加亭,乔江,那亚,刘昭明,智荣,李平*.我国草原确权承包及信息化管理探讨. 2020,29(11):165-171.

17. 李新一,齐晓,尹晓飞,李平*.用辩证思维谋划草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20,40(4):66-72.

18. 李新一,尹晓飞,周晓丽,李平*. 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促进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创新和实施绩效. 草原与草坪,2020,40(4):114-122.

19. 李新一,刘彬,王加亭,李平*. 我国饲草供需形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饲料,2020,11: 129-133.

20. 李新一,尹晓飞,周晓丽,李平*. 我国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草地学报,2020,28(4):889-894.

21. 王加亭,闫敏,乔江,赵鸿鑫,李平*.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成效与完善建议. 中国草地学报,2020,42(04):86-93.

22. 李新一,尹晓飞,周晓丽,李平*. 我国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背景与成效. 草业学报,2020,29(7):163-173.

23. 李新一,周晓丽,尹晓飞,李平*. 我国草牧业发展的共识与再认识. 中国饲料,2020,3: 97-101.

24. 李新一; 程晨; 尹晓飞; 陈志宏; 李平*.中外草牧业发展历程、重点与中国草牧业发展措施.草原与草业, 2020, 32(04): 6-13.

25. 李新一,周晓丽,尹晓飞,李平*. 我国草牧业发展的成效经验与问题对策. 中国草地学报,2019,41(6):1-6.

26. 李平,孙小龙,张江丽,张贤,任卫波.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问题与建议. 中国草地学报,2017,39(1):1-6.

27. 孙小龙,武荣盛,李平*,李丹.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区Hargreaves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适用性分析. 草业学报,2016,25 (5):13-20.

28. 孙小龙,李平*,张存厚,李丹. 镶黄旗典型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相应的模拟. 中国草地学报,2015,37(5):103-108.

29. 孙小龙,宋海清,李平*. 基于CLDAS资料的内蒙古干旱监测分析. 气象,2015,41(10):1245-1252.

30. 孙小龙,刘朋涛,李平*. 近三十年来锡林郭勒草原植被NDVI指数动态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2014,36(5):23-28.

31. 孙小龙,闫伟兄,武荣盛,李平*. 基于气候适宜度建立河套灌区玉米生育期模拟模型. 中国农业气象,2014,35(1):62-67.

32. 李平,孙小龙,刘天明,萨如拉,陈海军,丁勇. 草原牧区发展中问题浅析.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133-138.

33. 李平,孙杰,孙彦,熊军波,马巧利. 野牛草破眠机理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3):46-48.

34. 李平,侯向阳. 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辨析.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5:173-174.

35. 李平,任卫波,侯向阳,王育青,李西良,丁勇. 沙地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调查分析. 草地学报,2012,20(2):280-286.

36. 李平,孙杰,邢建军. 论苜蓿的起源与传播. 内蒙古草业,2012, 24(1):5-8.

37. 李平,孙小龙,韩建国,刘天明. 能源植物新看点-----草类能源植物. 中国草地学报,2010,32(5):97-100.

38. 李新一,尹晓飞,李平,申忠宝*. 论草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辩证关系.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16):11-15.

39. 董海宾,李平,侯向阳. 牧户生计风险应对策略对生计资本的响应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中国草地学报,2019,41 (6):143-151.

40. 冯秀,李元恒,李平,丁勇,王育青.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户草畜平衡调控行为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19,41(6):132-142.

41. 李新一,李平.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农牧民补奖政策调研. 中国畜牧业,2019,22:67-68.

42. 丁文强,李平,尹燕亭,侯向阳.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研究. 草业学报,2017,26(8):1-11.

43. 胡静,侯向阳,王珍,丁勇,李西良,李平,纪磊. 割草和放牧对大针茅根基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11):3482-3488

44. 李西良,侯向阳,丁勇,李平,刘志英,吴新宏,尹燕亭,萨如拉,任卫波. 不同草地资源水平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偏差途径.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4):1080-1088.

45. 郭慧琴,任卫波,李平,武自念,万东莉. 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互作对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草业科学,2014,31(6):1097-1103.

46. 李西良,侯向阳,丁勇,李平,吴新宏,尹燕亭,白海花. 牧户尺度草畜系统的相悖特征及其耦合机制.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139-145

47. 柳剑丽,王宗礼,李平,高娃.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不同群落物种间关系的数量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74-79.

48. 张晓庆,穆怀彬,侯向阳,闫伟红,李平,李鹏,苏佳楼. 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及其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54-57.

49. 郝峰,徐柱,李平,杨钦忠,闫伟红,王慧萍. 旱雀麦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研究. 草业科学,2011,28(3):393-398.

50. 郝峰,徐柱,李平,李金在,马玉宝,闫伟红. 雀麦属13种植物形态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11,33(2):17-24.

51. 郝峰,徐柱,李平,秦晓冉,马玉宝,闫伟红. 无芒雀麦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草业科学,2011,28(5):769-776.

52. 郝峰,徐柱,闫伟红,李平,刘英,扈延成. 扁穗雀麦种质资源形态变异分析. 草地学报,2011,19(4):668-671.

参编专著出版情况:

53. 李新一,刘彬,主编.草牧业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出版社,570千字,2020. (副主编)

54. David Kemp,主编. Sustainable Chinese Grasslands. ACIAR, Canberra, ACT. 2019.

55. Colin Brown,主编. Common grasslands in Asi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20.

56. 李新一,闫敏 主编. 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与成效,中国农业出版社,320千字,2020. (副主编)

57. 侯向阳,丁勇,吴新宏,等著. 北方草原区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科学出版社,365千字,2014.(参编)

58. 侯向阳,主编.中国草原科学,科学出版社,1010千字,2013.(编委)

59. 章力建,侯向阳,主编. 草原大文章略论,中国农业出版社,436千字,2010.(编委)

批示报告:

60. 李平,林克剑,金轲. 我国主要牧区草原承载力问题依然严峻, 2019. 于康震副部长批示

61. 李平,丁勇,智荣,金轲.新冠疫情对牧区半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影响及建议,2020, 董恒宇 副主席批示, 唐芳林司长批示

62. 李平,金轲.关于完善我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建议,2020, 董恒宇 副主席批示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展开更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