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大洲,男,1981年生,中共党员,科技处副处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赴德国莱布尼兹农业工程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天津市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分会理事、中国营养餐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中国农业科学》编委,《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等期刊审稿人。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味道》栏目科学顾问。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被中国营养学会评为“全国营养行业先进工作者”,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业务技术优秀个人”。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高光谱成像的小麦穗发芽特性快速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编号:31201125),2013.1-2015.12,24万,已结题;
(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融合可见光与热红外成像的玉米抗旱性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 (编号:4142019,2014.1-2016.12,18万,已结题;
(3)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基于红外线成像的小麦抗性田间快速筛选技术研究”(2011.12- 2014.12),20万,已结题;
(4)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基于力学特性的小麦生物量检测传感器的研制”(2011.1-2012.12),8万,已结题;
(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作物育种田间生物信息无损测量装备研究与应用”(2011.1-2013.12),146万,已结题;
(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便携式作物长势田间光谱测量系统开发”(2011.1- 2013.12),15万,已结题;
(7)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食物资源营养监测预警平台研发” (2015.1-2015.12),95万,已结题;
(8)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食物储运及加工过程中营养损耗研究” (2015.1-2015.12),90万,已结题;
(9)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主要农产品营养品质与功能因子监测分析及数据库平台构建研究”(2016.1-2016.12),45万,已结题;
(10) 中国科协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重大创新项目“宝贝营养计划——你的宝贝吃饱了吗?吃得科学吗?” (2015.6.1-2015.12),5万,已结题;
(11)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开放课题“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紫色马铃薯龙葵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2016.4-2017.12),5万,已结题;
(12)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科技基金“素食乳母膳食结构与母乳营养成分的关系研究”(2016.11-2017.11),20万,已结题;
(13) 农业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农产品特征性营养组分与活性物质鉴评技术研究”,(2017.1-2017.12),15万,已结题;
(14) 农业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子课题“毛豆营养检测与去虫分选技术研究”(编号:161721301064071002-2),2017.1-2017.12,25万,已结题;
(1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委托项目“婴幼儿营养干预监测评估系统开发”,(2017.2-2018.6),27万,已结题;
(16) 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猪肉营养品质分析评价及数据库构建研究” (编号:D171100000417001-3),2017.1-2019.6,25万,已结题;
(17) 国家重点研究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传统生鲜蛋表面杀菌营养化改造技术及配套装备研究”(编号:2017YFD0400403),2017.1-2020.12,65万,在研;
(18) 盘锦河蟹产业联合会委托项目“盘锦河蟹标准制定研究”(2019.8-2020.12),20万,在研;
(19) 中国农科院协同创新项目子课题“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019.1-2022.12,400万,在研;
(20)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统筹基本业务费项目“农产品质量与加工科学集群卓越2050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食物营养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2020.1-2020.12, 5万,已结题;
(21) 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构建及相关标准制修订”(2020.1-2020.12),220万,在研,共同主持。
(22) 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制定《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指南》等4项标准及承担标委会管理工作”(2021.1-2021.12),25万,在研,共同主持。
(23) 横向课题“东北玉米营养品质分析评价研究”“ 丰南胭脂稻营养品质分析评价研究”等。
(1)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构建了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框架体系,建立了《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植物源性食品中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食用农产品生物营养强化通则》等系列农产品、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评价方法与标准;研发了系列无损测量仪器和营养健康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已推广应用;初步建立了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支撑农产品品牌培育的技术模式,服务多家用户。
(2)参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食物营养产业板块的撰写,参与“十三五”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撰写,参与“十四五”食品领域营养健康子专题技术预测及战略研究报告撰写,参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年)》相关专题研究,参与联合国粮安委《粮食系统促进营养自愿准则》及2021年金砖国家农业及相关领域合作专家磋商。
(3)作为特约编辑组稿《中国农业科学》“营养导向型农业”专刊,探讨农产品营养学科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制作了《宝贝营养计划——你的宝贝吃饱了吗?吃得科学吗》《好食材有标准吗?适合的是最好的》《食物营养专家:最接地气的食材选购和饮食搭配建议》等科普作品。
(4)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三等奖、长城食品安全科技奖特等奖、中国烹饪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大北农科技奖创意奖各1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13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4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2个。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