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棉花分子改良、棉花组织培养体系改良及转基因材料创造工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2名,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8名;在棉花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方面,针对棉花组织培养体系存在基因型限制、培养体系不稳定、试验结果不能重复、再生周期长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创建了棉花大田植株叶柄、叶片的组织培养体系,并进行了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的遗传研究,揭示了高分化率的遗传规律,并选育分化率稳定在95%以上的株系20个。“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纯化及外源基因验证技术平台构建”于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2名。利用棉花组织培养体系创制T-DNA插入突变体pag1,并克隆Ghpag1基因,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利用组织培养创制棉花光敏雄性不育突变体PSM1,并利用PSM1培育出PSM4、PSM5光敏雄性不育系,棉花光敏雄性不育系PSM1及其利用已接到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的专利受理。与PSM4光敏雄性不育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已收到国家专利授权。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以期找到棉花光敏雄性不育基因。同时开展光质对棉花组织培养体系的影响研究。
主持过两项科研课题,参加科研项目8项。
1.七大作物育种专项的“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与改良的分子基础”项目(2016YFD01005)的课题:2016YFD0100505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遗传改良”,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952.7万元,结题,主持。
2.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ZX08009-014B,候选基因在棉花中的高效快速功能验证技术,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203.65万元,结题,主持。
获奖成果如下:
1. 李付广,张朝军,武芝霞,刘传亮,张雪妍,李凤莲,王玉芬. 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纯化及外源基因功能验证平台构建,科技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
2、郭香墨,李付广,郭三堆,张永山,刘金海,姚金波,李根源,张朝军,杨瑛霞,王 远.高效广适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科技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
3、李付广,李凤莲,刘传亮,武芝霞,张朝军,王玉芬,曾献英,戴清杰.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
4、杨代刚,马雄风,周关印,周晓箭,李 威,张朝军,刘金海,周 红,裴小雨,唐淑荣,付小琼,李亚兵,李根源,黄殿成,刘建功.中棉所63等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选育及应用,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017;该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16
5、李付广,张朝军,张雪妍,杨作仁,葛晓阳,王 晔,杨召恩,秦文强,鲁丽丽,王 鹏.转基因棉花应用与创新团队,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