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所-刘记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1-10-20 导师主页
刘记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棉花所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理论与方法
liuji@caas.cn

2020.0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海南科研中心,副主任;

2018.12—2019.12 塔里木大学,校长助理/棉花科学学院院长(援疆,中组部团中央第19批博士服务团);

2018.1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海南科研中心,副研究员;

2018.03—2018.11 中国农业科学院监察局,监察一处,借调; 

2017.0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海南科研中心,共享实验室主任; 

2015.06—2018.1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海南科研中心,助理研究员;

2010.09—2015.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

2006.09—201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棉花两年七代快速繁育技术研究(项目编号:SQ2020YFF0403278),2020年07月至2022年06月,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亚洲棉有限生长突变体基因Gadt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项目编号:31901508),2020年01月至2022年12月,主持;

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EMS诱导的棉花零式果枝突变体基因克隆与验证(项目编号:161012018015),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主持;

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亚洲棉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筛选(项目编号:1610162016011),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主持;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编号:2016YFD0101400),2016年07月至2020年12月,参加。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Ji Liu, Chaoyou Pang, Hengling Wei, Meizhen Song, Yanyan Meng, Jianhui Ma,Shuli Fan, Shuxun Yu*. Proteomic analysis of anthers from wild-type andphotosensitive genetic male sterile mutant cotton, BMC Plant Biology, 2014, 14: 390.

2.Ji Liu, Chaoyou Pang, Hengling Wei, Meizhen Song, Yanyan Meng, Shuli Fan, ShuxunYu*, iTRAQ-Facilitated Proteomic profiling of anthers from a photosensitivemale sterile mutant and wild-type cotton (Gossypiumhirsutum L.). Journal of Proteomics,2015, 126: 68-81.

3. Meng Zhang, Hengling Wei* , Ji Liu, Yingjie Bian, Qiang Ma, Guangzhi Mao, Hantao Wang, Aimin Wu, Jingjing Zhang, Pengyun Chen, Liang Ma, Xiaokang Fu and Shuxun Yu*, Non-functional GoFLA19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le sterility caused by hybrid breakdown in cotton (Gossypium spp.). The Plant Journa, 2021,15378.

4.Lu Long#, Ji Liu#, Ya Gao, Fuchun Xu, Jingruo Zhao, BingLi, Wei Gao*, Flavonoid accumulation in spontaneous cotton mutant results inred coloration and enhanced disease resistance.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9,143:40-49.

5.Ghulam Qanmber, Ji Liu, Daoqian Yu, Zhao Liu, Lili Lu, Huijuan Mo, Shuya Ma, ZhiWang*, Zuoren Yang*,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PERK gene family in Gossypium hirsutumreveals gene duplication and functional diverg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9, 20, 1750.

6.Wei Gao#, Fuchun Xu#, Dandan Guo, Jingruo Zhao, Ji Liu,Yawei Guo, Prashant Kumar Singh, Xiaonan Ma, Lu Long, Jose Ramon Botella andChunpeng Song*,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in cotton: insights intoearly plant responses to salt stress. BMCPlant Biology, 2018 ,18(1): 15.

7.Bin Zhang, Ji Liu, Zhaoen Yang, Eryong Chen, Chaojun Zhang, Xueyan Zhang*,Fuguang Li*, Genome-wide analysis of GRAS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family in Gossypium hirsutum L.. BMC Genomics, 2018, 19:348.

8.Wei Gao#, Lu Long#, Xinquan Tian, Fuchun Xu, Ji Liu,Prashant K. Singh Jose R. Botella and Chunpeng Song*, Genome Editingin cotton with the CRISPR/Cas9 system. Frontiersin Plant Science, 2017, 8: 1364.

9.Zhao Liu#, Xiaoyang Ge#, Zuoren Yang#, ChaojunZhang, Ge Zhao, Eryong Chen, Ji Liu, Xueyan Zhang* and Fuguang Li*,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nRK2 gene family in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BMCGenetics, 2017, 18: 54.

10.Zhaoen Yang, Xiaoyang Ge, Zuoren Yang, Wenqiang Qin, Gaofei Sun, Zhi Wang, ZhiLi, Ji Liu, Jie Wu, Ye Wang, Lili Lu, Peng Wang, Huijuan Mo, Xueyan Zhang, FuguangLi*, Extensive intraspecific gene order and gene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upland cotton cultiva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2989.

11.张斌#,刘记#,张朝军,孔德培,王鹏,杨召恩,李付广*,张雪妍*.过表达拟南芥AtCIPK23、AtATK1和AtCBL1基因棉花苗期耐低钾的差异及机制研究,棉花学报,2018,30(3):205-214.

12.张蒙,刘记,魏恒玲,庞朝友,王寒涛,范术丽,王晖,宋美珍*,喻树迅*.陆地棉光敏雄性不育基因ys-1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棉花学报,2017, 29(1): 9-16.

13.孔德培,屈凌波,张雪妍,刘记,王鹏,李付广*.亚洲棉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棉花学报,2017,29(4):336-344.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展开更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