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王松峰
浏览量:1462   转发量:2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学位:硕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烟草所
  • 所属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邮箱 : wangsongfeng@caas.cn
  • 工作电话 : 0532-88701009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松峰,男,1979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烟草调制技术和智能烘烤设备研究。近年来主持或专题主持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四川、云南、广东、重庆、陕西等省烟草公司和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等科技项目20余项。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副主编、参编著作4部,参编行业和企业标准3项,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发表论文10多篇。再培硕士生3人。

联系电话:053288701009

Email:wangsongfeng@caas.cn

通信及地址: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青岛市崂山区科苑经四路11号。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烟草调制技术和智能烘烤设备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烟草栽培与调制创新团队

研究方向:  十四五团队面向作物株型调控国际前沿,面向烟草农业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的迫切需求,重点研究适合机械作业的烟草株型理论、调控途径和形成机理,研究烟草耕作、移栽、打顶、采收作业环节的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烟草田间管理、加工调制过程中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的集成应用,开展土壤健康管理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水肥高效管理与化肥减施增效、种植模式与轮作轮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为我国烟草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烟区促农增收提供技术服务。

人员构成:  本团队现有人员29名,其中,资深首席科学家1名,首席科学家1名,骨干专家16人,研究助理9人,流动岗位2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2人;团队成员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13人。在站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32人,其中留学生4人。

团队支撑条件:      依托团队建有农业农村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岛烟草资源与野外试验观测台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西昌烟草资源与野外试验观测台站;团队设栽培生理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色谱质谱实验室、元素分析检测室、土壤物理化学实验室、调制加工实验室等,拥有GC-MS、ICP-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荧光成像系统、连续光谱原子分光光度计、定氮仪、TOC、激光粒度仪等各类仪器设备两百余台套,建有气象、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长期监测平台。

 烟草栽培与调制创新团队---代表性项目与成果

  团队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摸清影响烟叶质量的土壤障碍因子并建立矫正技术,突破土壤耕层构建与烟草秸秆资源化利用核心技术,形成植烟土壤健康管理方案,通过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和水氮协同塑造合理株型结构,优化烟草生长发育进程及各关键时期气象要素,构建东南丘陵烟稻区、黄淮平原丘陵烟区、西南高原山地烟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构建山东、四川烟草-油菜轮作轮耕模式,发表论文135篇,其中SCI论文30篇,获得科技成果1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4项,编著著作6部,编制行业或企业标准5项。

  1.植烟土壤健康评价与管理

  构建植烟土壤健康评价方法,突破土壤耕层构建与烟草秸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形成以“土壤-微生物-根系”调控为核心的植烟土壤健康管理方案,在山东、四川、江西和云南等烟区示范应用,烟田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提高,烟区农业自然系统持续得到改善。

  2.优质烟草生长发育模式

  揭示烟草品种温度感应特性,解析温度、光照、水分等气象因素对烟草生长发育进程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明确烟草生育期变化规律及各器官形态建成规律,阐明区域烟叶质量提升的限制因子,建立烟草生育期及植株形态建成模拟模型,形成优质烟草生长发育模式,优化区域气象资源配置,显著提升烟叶质量。

  3.烟草合理株型结构

  建立基于机器视觉的株型评价方法,将烟草品种株型特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半松散型、松散型4种类型,发现红花大金元耐密性差;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和水氮协同是调控株型的主要手段;塑造烟草合理株型结构是提高中部上等烟比例和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烟草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保障。

  4.烟草化学肥料减施技术模式

   首次建立烟草推荐施肥模型,解析烟草肥效限制因子,明确化肥氮迁移规律和驱动因素,优化熟化烟草化肥减施关键技术,形成东南丘陵烟稻区、黄淮平原丘陵烟区、西南高原山地烟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示范应用,化学肥料用量减少27%,肥料利用率提高18%。

  5.烟草-油菜一年两熟轮作轮耕模式

  筛选出抗寒、抗旱早熟油菜品种各3个,解决了烟草与油菜生育期冲突与烟草连作障碍问题;油菜秸秆残茬还田改良土壤效果显著;油菜籽产量150-200千克/亩,亩增加收入450-550元。烟草-油菜轮作轮耕是我国部分烟区绿色生产、烟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6.烤烟8点式精准烘烤技术创新与应用

  阐明了烟叶烘烤过程关键致香物质变化的“五香”规律,明确了鲜烟成熟和耐熟性量化指标及范围,优化配套了不同典型生态烟区及品种烘烤工艺,在山东、陕西、安徽、湖北、福建等我国主要烟叶产区累计推广面积804.87万亩,烟农增收34.36亿元,企业利润增加4.12亿元,新增税收9070.53万元。在产区开展烘烤技术培训200余期、培训人数30000余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密集烘烤理论、技术与装备创新

  确定了高效空气源热泵和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密集烤房供热设备的主要结构与技术参数,研发出密集烤房可调容量装置,研制出新型热泵太阳能密集烤房,确定了五段五对应密集烘烤精准工艺模式,创制了"5+1"模块化的密集烘烤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模式,在全国烘烤比武和竞赛中推荐采用,推广107.64万亩,烟农增收1.8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情况

(1) 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基于图像精准识别的烟叶智能烘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1-2023/12;项目编号:110202102007 (主持)

(2)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重点项目:物联网+烤烟图像识别智能烘烤研究与应用

2020/01-2022/12;项目编号:SCYC202012 (第二主持)

(3)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科技项目:烤烟图像识别智能烘烤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1-2023/12;项目编号:B20202NY1335 (专题主持)

(4)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科技项目:烟叶智能烘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8-2023/12;项目编号:KJ-2021-03 (第二主持)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烟草所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基于图像精准识别的烟叶智能烘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1-2023/12;项目编号:110202102007 (主持)

(2)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重点项目:物联网+烤烟图像识别智能烘烤研究与应用

2020/01-2022/12;项目编号:SCYC202012 (第二主持)

(3)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科技项目:烤烟图像识别智能烘烤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1-2023/12;项目编号:B20202NY1335 (专题主持)

(4)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科技项目:烟叶智能烘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08-2023/12;项目编号:KJ-2021-03 (第二主持)


研究成果

6.1 获奖证书

2013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6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六完成人)。

2020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七完成人)。

2020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020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6.2 发表论文和著作

王爱华,王松峰,孙福山,等 变黄期阶梯升温烘烤工艺对多酚类及相关物质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16,37(02):59-64.

高宪辉,王松峰,孙帅帅,等. 鲜烟成熟度颜色值指标及其判别函数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17,23(01):77-85.

周平,王松峰,孙福山,等. 密集烘烤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2017,23(05):73-80.

孙福山,周平,王松峰,等. 鲜烟叶与烟花同烤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2018,24(05):117-123.

张烨,王松峰,许锡祥,等. 烟叶烘烤中不同区段叶片含水量、色素和酶活性变化[J]. 中国烟草科学,2018,39(06):66-72.

刘辉,祖庆学,王松峰,等. 不同成熟度对鲜烟素质和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20,41(02):66-71+78.

仙立国,黄一兰,王松峰,等. 翠碧一号鲜烟叶素质及烘烤特性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20,26(03):66-73.

甘肃省陇南市烤烟生产标准体系,2017年11月,副主编;

甘肃省庆阳市烤烟生产标准体系,2017年11月,副主编;

模块化烤烟调制技能竞赛模式,2017年11月,参编。

6.3授权专利

一种烤烟易烤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发明专利,(201410397227.4,)第一发明人,(2017年02月,);

一种烟叶烤前的预处理方法及其预处理工具,发明专利,(201710345431.5),第一发明人,(2018年02月);

一种带叶烟杆烤后用剥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发明专利,(201710998593.9),第一发明人,(2019年11月);

一种提高烟草香气质量的花叶同烤方法,发明专利,(201510566506.3),第二发明人,(2017年01月);

一种烟叶分割片烟烘烤方法,发明专利,(201510567183.X),第三发明人,(2017年03月);

一种分割烟叶用去主脉工具,实用新型专利,(201720542519.1),第一发明人,(2017年1月);

用于区分烟叶成熟度的手摇扇,实用新型专利,(201620857896.X),第一发明人,(2017年1月);

一种带叶烟杆烤后用剥叶手工具,实用新型专利,(201721358299.3),第一发明人,(2018年05月);

保温隔挡及烟叶烤房,实用新型专利,(201520970046.6),第二发明人,(2015年11月);

烘干烤箱,实用新型专利,(201520970252.7),第二发明人,(2016年5月);

基于图像识别与烤房环境参数的智能烤烟控制系统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2022265194.1),第一发明人,(2021年03月)。


学生信息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