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董春旺
浏览量:306   转发量:13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茶叶所
  • 所属专业: 茶学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邮箱 : dongchunwang@tricaas.com
  • 工作电话 : 0571-86653155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装备、茶叶品质信息智能感知技术研究。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智能机械装备课题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赴赣博士服务团成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JCR一区15篇);获科技成果鉴定5项(国际领先),发明授权27项,新型授权44项,软件著作权9项;出版《工夫红茶加工技术及装备》著作1部。

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各1项。技术成果转让6项,计288万元,在浙江、四川、湖南、贵州等8省20个红茶主产地产业化应用,近5年新增产值46.7亿元。为我国茶产业“机器换人”技术装备升级,提供了理论创新和支撑示范。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茶叶智能机械装备,茶园信息智能感知与作物表型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团队目前3个方向,

1) 茶园智能装备:智能采茶、耕作、施肥除草装备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包括:芽叶图像识别(深度相机、点云)、茶树冠层仿形机构、采摘机械手、仿生旋耕刀具设计等 技术方法:深度学习、仿生学、离散元分析、多体动力学等 ;底盘结构设计、基于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的茶园机具的避障、路径规划、杂草识别等;

2)茶叶品质信息智能感知、作物表型: 包括:茶树生长信息、土壤、茶叶加工过程品质信息在线智能感知; 技术方法:无人机、深度学习、遥感信息、光谱和图像(机器视觉),感知建模(算法)。 


项目情况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茶叶所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项目(2022C02010):茶园自走式中耕施肥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研)

2. 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课题(2022C02052-1):名优茶芽叶智能精准采摘分级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研)

3. 江西省第三批“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项目(JXSQ2020102079):江西河红茶智能化生产管控技术研发, 2021年1月至2025年12月(在研)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31972466):小叶种工夫红茶发酵品质信息多维时空分布感知研究, 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研)

5. 中央级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项目,1610212021004):茶叶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控关键技术装备与集成示范,2021年1月至2025年12月(在研)

6. 江西省科技合作专项重点课题(20212BDH80025-1):河红茶标准化加工技术与集成示范,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研)

7. 中央级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项目,1610212018005):红茶标准化精准加工关键技术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茶叶初制精制智能生产线研制与示范(2018YFD0400505-2),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

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YFD0400802-1):工夫红茶标准化加工关键装备研制,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

1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LY16C160002):基于异源信息的红茶发酵品质智能感官鉴别研究,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

11.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5C02002):浙江工夫红茶机采鲜叶智能分选及自动化加工技术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

12. 中央级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212016018):多用途茶叶品质专家决策及模块化集成技术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

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2BAF07B05-1):工夫红茶关键加工装备研制及自动化生产线研制与示范,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


研究成果

主要奖励:
1.   红茶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2020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

2.  绿茶精准化管理与智能化加工装备研究,2020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2

3.  农产品智能加工和检测技术装备开发,2020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4

代表论著:

 2.Rapid detection of catechins during black tea fermentation based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chemometrics. Food Biosci, 2021.(SCI,Q1,IF=" 4.240,1作)

3. Rapid detection of exogenous sucrose in black tea samples based on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frared Phys Techn,2021.(SCI,Q2,IF=" 2.638 1作)

4.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Catechin Content in Black Tea Fermentation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 Sensors, 2021.(SCI,Q1,IF=" 3.559,1作)

5.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Key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in Black Tea Fermentation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 LWT,2021.(SCI,Q1,IF="4.952,通讯)

6. Quantitation of pyrazines in roasted green tea by infrared-assisted extraction coupled to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GC-MS/MS. J FOOD SCI,2021(SCI,Q2,IF="3.167,通讯)

7. A Novel Fluorescent FRET Hairpin Probe Switch for Gene Detection in Real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Food Anal Method. 2021.( SCI,Q1,IF="3.366,通讯)

8. Research on the online rapid sensing method of moisture content in famous green tea spreading. J Food Process Eng,2021.(SCI,Q2,IF=" 2.356,通讯)

9.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black tea based on hyperspectral. Spectrosc Spect Anal, 2021.(SCI,Q3,IF= 0.589,通讯)

10. Rapid Sensing of Key Quality Components in Black Tea Fermentation Using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Coupled to Variables Selection Algorithms. Sci Rep, 2020 .(SCI,Q1,IF="4.011" 1作)

11. Black tea withering moistur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confidence. J Food Process Eng,2020.(SCI,Q2,IF=" 2.356,通讯)

12. Aroma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rocess of variable-temperature final firing of black tea by electronic nose and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ood Res Int,2020.(SCI,Q1,IF="6.475,通讯)

13. Application of machine algorithms in quality assurance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black tea based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J Food Eng.2019.(SCI,Q1,IF= 4.499,通讯)

14. Phytochemic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ea cultivar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ensory quality of finished tea. LWT,2019.(SCI,Q1,IF="4.952,通讯)

15. Effects of withering on the mai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ithered tea leaves and the sensory quality of congou black tea. J Texture Stud.2019.( SCI,Q2,IF=" 3.223,通讯)

16. Rapid detection for amaranth in candy samples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Food Anal Method. 2019.( SCI,Q1,IF="3.366,通讯)

17. Prediction of congou black tea fermentation quality indices from color features using 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SCI REP ,2018.(SCI,Q1,IF= 4.122, 1作)

18. Predic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for black tea withering leaves using image features and nonlinear method. SCI REP,2018. (SCI, Q1, IF="4.122," 1作)

19. Rapid determination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TFs/TRs during Congou black tea fermentation process. SPECTROCHIM ACTA A,2018. (SCI, Q1, IF= 4.098, 1作)

20. Rapid profiling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green teas using GC-MS follow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LWT ,2018. (SCI, Q1, IF= 3.129, 通讯)

21. Evaluation of green tea sensory quality via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e information. FOOD BIOPROD PROCESS,2017. (SCI, Q1, IF=" 4.481,通讯)

22. Detection of thrips defect on citrus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 combining PCA and B-Spline method. J INTEGR AGR, 2014.(SCI, Q1, IF= 2.848, 1作)

23. Sensory quality evaluation for appearance of green tea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and nonlinear tools. J ZHEJIANG UNIV-SC B, 2017. (SCI, Q1, IF= 3.065, 1作)

24. Prediction of black tea fermentation quality indices using NIRS and nonlinear tools, FOOD SCI BIOTECHNOL, 2017. (SCI,Q3, IF=" 2.391,1作)

其他成果:

1.       叶阳、童华荣、董春旺合著,《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与装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2.       一种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别方法和装置,ZL 201410407321.3,排名1/10

3.       一种基于色相直方图的红茶发酵适度判别方法及装置, ZL 201410408571.9,排名1/10

4.       一种红茶真空脉动干燥提香的方法, ZL 201510409454, 排名1/7

5.       一种基于电特性的红茶发酵品质指标的检测方法ZL 201710829263.7,排名1/9

6.        一种基于电特性的红茶发酵适度的检测方法ZL201710828757.3,排名1/9

7.  红茶机采鲜叶智能化分级及自动化加工设备研究,2020年,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排名2

8.       工夫红茶连续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2015年,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排名2

9.       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自动化加工技术及装备,2014年,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排名4

10.  制定江西省地方标准,《河红茶加工技术规程》,2020年6月,排名1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