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山东枣庄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聊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首都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Murdoch University做学术交流。2012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牡丹和芍药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药食同源植物遗传育种与次生代谢物合成调控机理等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入选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青年英才计划“科研英才培育工程”;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牡丹芍药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牡丹研究中心 秘书处 副秘书长、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du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Micropropagated Plants,科学委员会成员;Horticulture 期刊topic editor及J Exp Bot,BMC Genomics,Plant Cell, Tiss Org等期刊审稿人。
课题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1)牡丹、芍药等重要观赏花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利用;2)药食同源植物新品种定向选育,主要以牡丹、芍药、桔梗和紫苏等植物为研究对象;3)牡丹、芍药花期调控与栽培生理;4)牡丹、芍药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与遗传育种;5)药食同源植物药用、食用等重要功能成分分析。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是中国园艺学会牡丹芍药分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牡丹研究中心等平台主要负责人。
目前收集得到牡丹、芍药资源700余份,药食同源品种200余份;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大的牡丹野生资源迁地保存圃;利用远缘杂交方式,已创制牡丹、芍药新材料1万余份,筛选出商品性状优良单株500多个,获得新品种20个。建立了牡丹、芍药高效育种体系,高效、节能的牡丹周年花期调控技术体系,芍药采后保鲜技术体系,初步确定了影响牡丹开花的主要遗传途径与基因调控网络。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BMC Genomics、《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50余篇论文,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5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以牡丹和芍药为研究对象,开展牡丹和芍药关键品质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解析与遗传育种、牡丹和芍药花器官特征决定基因功能及调控机制、牡丹和芍药切花开花衰老机理与保鲜技术研发等相关研究。同时,以药食同源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药食成分资源评价与次生代谢物合成调控机理研究。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MC Plant Biol,Theor Appl Genet,Plant Cell Rep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0篇;先后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3)、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5),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培育牡丹新品种20个,制定鼠尾草属DUS测试指南1项,参与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4个。
招生年份:2022
招生专业:观赏园艺/农艺与种业/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招生人数:1人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