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类所-戴求仲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1-10-21 导师主页
戴求仲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麻类所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daiqiuzhong@cass.cn

       二级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D类人才”,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鸭饲养管理岗位科学家。兼任湖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动物营养协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动物营养与家畜生态学会常务理事。1993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福建农林科技大学,获动物生产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获畜牧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在波兰国家畜科院从事访问学者研究;2003-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从事高级访问学者研究。2006年破格晋升研究员,2009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晋升二级岗位研究员,2018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主要从事水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oultry Science》、《Mitochondrial DNA》、《Brazilian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Tropic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及《动物营养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制订地方标准4项,发明专利3项;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1人,硕士研究生12人。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鸭饲养管理岗位研发项目(CARS-42-21),300万元,2016/1-2020/12,280万,主持(岗位专家)。

[2] 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肉牛高效快速肥育与肉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7NK1023),2017/1-2019/12,295万元,主持。

[3] 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研发专项:畜禽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与创新(CICAPS),70万元,2016~2019,在研,主持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优质麻鸭饲料高效利用及肉蛋品质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74161-J2-136-R01。

2. 湘黄肉鸡饲料营养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20124177-J3-136-R01。

3. 生物安全饲用共轭亚油酸、活性微生物添加剂作用机理及生产应用技术研究,200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7230065-2-01。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展开更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