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喜,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甘肃庄浪县人,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兽医与临床团队首席。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兼国家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甘肃省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兽医协会中兽医分会会长、亚洲传统兽医学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部新兽药评审专家,是《畜牧兽医学报》和《FOOD CHEMISTRY》等杂志审稿专家。自1995年6月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毕业以来,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工作,期间于1999-2001年和2003 -200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上学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开展兽医病理、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兽医药理与毒理、奶牛疾病防治和中兽医药现代化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科技奖励8项,研发新产品8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34名、博士研究生12名,培训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在国内国际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编写著作16部。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奶牛疾病传统中兽医兽药”,275万元,2021年1月-2025年12月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合作项目课题“畜禽精准用药技术与减少抗生素用量的新型中兽药制剂的研发”,115万元,2017年10月-2023年1月
3.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隐丹参酮姜黄素合剂通过HMGB1介导信号通路抑制BVDV损伤奶牛卵巢颗粒细胞的作用机制”,58万元,2022年1月-2025年12月
4.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中兽医与临床团队项目”,2015年1月-现在
5. 宁夏重大专项课题“奶牛乳房炎绿色防控产品与技术研发”,63万元,2019年1月-2021年12月
6.甘肃省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50万元,2019年1月-2022年12月
7.中泰中兽医药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50万元,2019年1月-2022年12月
8.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三业务费应急性专项“猪腹泻中兽医药绿色防病技术研究与应用”,100万元,2021年10月-2022年10月
1.科技奖励:
(1)畜禽炎症性疾病中兽医药防治研究与应用,一等奖(2020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2)奶牛主要产科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二等奖(201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3)青藏高原社区草-畜高效转化关键技术,三等奖(2019),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2. 文章
(1)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innamomum camphora Essential Oil on Escherichia coli During Planktonic Growth and Biofilm Formation,通讯作者,Front Microbiol,2020
(2)Toll-like receptors an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in granulosa cells during bovine follicle maturation,通讯作者,J Cell Physiol .,2020
(3)Short communicati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 genes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isolated from subclinical bovine mastitis cases in China. 通讯作者,J Dairy Sci. 2019
(4)Cardioprotection of Sheng Mai Yin a classic formula on adriamycin 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 in Wistar rats. 通讯作者Phytomedicine. 2018
(5)IL-6 Promotes FSH-Induced VEGF Expression Through JAK/STAT3 Signaling Pathway in Bovine Granulosa Cells. 通讯作者,Cell Physiol Biochem. 2017
(6)IL-1α Up-Regulates IL-6 Expression in Bovine Granulosa Cells via MAPKs an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s. 通讯作者,Cell Physiol Biochem. 2017
3. 编写著作
(1)《牛病防治及安全用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主编
(2)《猪病防治与安全用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副主编
(3)《羊病防治与安全用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副主编
(4)《传统中兽医诊病技巧》,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副主编
(5)《兽医中药学》,金盾出版社,2012年,副主编
(6)《奶牛常见病综合防治技术》,金盾出版社,2010年,副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