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硕、博士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面源污染创新团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种养结合、施肥与环境方面的研究。曾经在日本国际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内华达拉斯维加斯大学和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分别进行了3个月、1年、3年的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研究工作。
近5年来,主持农业农村部 “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规划”;所统筹项目“不同类型粪肥和施用方式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基于地下水环境承载力的北方农牧交错区种养结构调整” 等项目,并作为主要承担人执行中英牛顿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农业农村部专项、工程院咨询项目、国家基础性研究973项目、948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方合作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7部,授权专利2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参与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相关行业标准3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面源污染创新团队组建于2006年,现有成员40余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首批团队,首席科学家为刘宏斌研究员。
团队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面向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科技前沿,面向现代农业主战场,设立监测评估、过程机制和技术工程三个重点方向,拥有部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野外台站(北京昌平土壤质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农业与乡村振兴类)和全国农田面源污染监测网,在云南、辽宁、湖北、内蒙古等省(区)建立了多个研究示范基地,拥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流动注射分析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不仅满足团队测试需求,还可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团队主持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国污染源普查科技专项、948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项目,与全国各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新西兰、英国等国家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在团队不懈努力和各方支持帮助下,团队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治领域取得了可喜进展,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成果。
在努力抓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团队还积极投身于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受农业农村部和国务院三峡办委托,编制了《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三峡生态屏障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2010-2020)》等多个规划并正式颁布实施。面向全国举办50余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治技术培训。在云南大理、江苏宜兴、湖北兴山和安陆举行了5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并做大会报告。受地方政府委托,编制了云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多个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批复。
继往开来,面源污染团队愿携手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技研发,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照片拍摄于2021年7月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