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王淼
浏览量:948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质量标准所
  • 所属专业: 食品科学
  • 邮箱 : wm0510@126.com
  • 工作电话 : 010-82106513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淼博士/研究员

出生年月1983.05

专业: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电话13699217849;邮箱wm0510@126.com

教育背景及主要工作经历

2009-09 至 2012-0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博士

2006-09 至 2009-0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

2002-09 至 2006-07, 山西大学, 生物科学, 学士

博士后工作经历

2012-08 至 2014-07,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后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20-01 至 今, 中国农业科学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副研究员

2018-05 至 2019-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助理研究员

2014-07 至 2018-0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风险评估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主要科研成果或业绩

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以及农产品安全过程管控研究。在农药残留速测方法研发及果蔬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排名第5);主持制订国家标准2项,限量标准3项;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TALANTA》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生物传感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功能性多肽的人工模拟酶定向进化及有机磷农药识别研究”(项目批准号:32072313)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乙酰胆碱酯酶功能结构域化学模拟及有机磷农药仿生识别分析研究”(项目批准号:31501571)。

3. 主持农业行业标准项目:制定《牛羊奶中泼尼松龙残留量的测定》

4. 主持农业行业标准项目:制定《多菌灵在水稻中最大残留限量》

5. 主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农产品收贮运与产地初加工环节未知危害因子识别与已知危害因子安全性评估”课题:农产品收贮运环节防腐保鲜添加剂使用调查与产品安全性评估” (项目编号GJFP201601101)

6.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果蔬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应用示范”(2019YFC1605600)子课题“设施蔬菜危害因子快速精准识别及基准物质研究”

研究成果

代表著作:

1. Miao Wang, Kun Su, Jing Cao, et al.“Off-On” non-enzymatic sensor for malathion detection based on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β-cyclodextrin@Ag and fluorescent probe[J], Talanta, 2019, 192, 295-300 (SCI)

2. Cao J, Wang M(共同一作), Yu H, et al. An overview on the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enzyme inhibition-base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organophosphate and carbamate pesticid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0, 68(28): 7298-7315.(SCI)

3. Miao Wang, Minmin Li, Jia Lu, et al. “Off-On” fluorescent sensing of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using a carbon dot–Au(III) complex[J]. RSC Adv., 2018, 8, 11551-11556. (SCI)

4. Jing Zhang, Miao Wang(共同一作), Fansheng Che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icroRNAs correlated with citrus granulation based on bioinforma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analysis[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16, 118: 59-67. (SCI)

5. Zhao M, Wang M (共同通讯), Zhang X, et al. Recognition elements based on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pesticides in food: A review[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21: 1-24.(SCI)

6. Yu H, Wang M(共同通讯), Cao J, et al. Dual-mode detection of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in pear and Chinese cabbage based on fluorescence and AuNPs colorimetric assays[J]. Food Chemistry, 2021, 364: 130326.(SCI)

7. Cao J, Wang M(共同通讯), She Y, et al. Rapid 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pesticides carbofuran and dichlorvos by exploiting thei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ggregation of peroxidase-mimicking platinum nanoparticles[J]. Microchimica  Acta, 2019, 186(6): 1-9.(SCI)

8. Yu H, Wang M(共同通讯), Cao J, et al. Determination of Dichlorvos in Pears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with Catalysis by Platinum Coated Gold Nanoparticles[J]. Analytical Letters, 2022, 55(3): 427-437.

9. Miao Wang, Yong-xin She, Xin-wei Du,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Using Magnetic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 Analytical Letters, 2012, 46(1): 120-130. (SCI)

10. Cao J, Wang M(共同通讯), Chen W, et al. Artificial Esterase Based on Self-assembly Gel Microspheres Constructed from Chitosan and Amino Acids[J].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9, 35(3): 504-508.(SCI)

11. 朱永安; 王淼*(共同通讯); 曹静; 喻鹤; 曹振; 金茂俊; 王静*; 佘永新. 农药残留检测关键用酶固定化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38(1): 258-268.  (中文卓越期刊)

12. 王 淼,张 晶,贺 妍等.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柑橘汁胞粒化评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7): 290-295. (EI) 

13. 王 静, 王 淼. 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4, (02): 42-47. (中文核心)

14. 杨 锚, 王 淼, 佘永新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辛基酚、壬基酚及短链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残留同步检测方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7):1460-1464. (中文核心)

15. 王 淼, 王旭静, 唐巧玲等. 籽粒苋中PPD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J]. 生物技术进展, 2011, 01: 50-55. (中文核心)

16. 佘永新, 王 淼, 史晓梅等. 类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识别机理及其光谱学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11): 3052-3055. (SCI)

 代表性授权专利:

1. 发明人:王 淼, 李敏敏, 陈卫华等; 一种基于荧光探针的多菌灵检测方法 - ZL201410844160.4; 发明授权

2. 发明人:王 淼, 王凤忠, 陈卫华等; 一种以蜂蜜为碳源的碳量子点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ZL201410844156.8; 发明授权

3. 发明人:王淼; 王静; 朱永安等;一种基于双磁性纳米粒子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方法- ZL 202110590625.8;发明授权

4. 发明人:王淼; 王静; 佘永新;一种基于EPSP合酶与GFP融合蛋白检测草甘膦的快速检测方法ZL 202011410606.4;发明授权

5. 发明人:王淼;佘永新;王静;基于多重仿生识别的农药残留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ZL 201810605610.2;发明授权 

6. 发明人:王淼; 佘永新; 马俊; 曹静; 王静; 曹振;基于分子印迹仿生酶抑制原理的农药残留荧光检测方法- ZL 201910496144.3;发明授权

7. 发明人:王淼;李敏敏;陈卫华;王凤忠等;一种基于荧光探针的多菌灵检测方法ZL201410844160.4;发明授权

8. 发明人:王静, 王淼, 佘永新等;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分析方法 -  CN201310598535.9; 发明授权

9. 发明人:王静, 王淼, 佘永新等;基于普鲁士蓝仿生标记检测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CN201410258017.7; 发明授权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