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张建勇
浏览量:878   转发量:8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茶叶所
  • 所属专业: 茶学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邮箱 : zjy5128@126.com
  • 工作电话 : 0571-86652327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工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导,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食品工业科技》青年编委,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化学会理事单位会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等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2部,授权国家专利9件,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标准1项,荣获省部级奖项2项。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茶叶化学与加工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团队成立于2016年,现有成员17名,其中研究员4名,拥有博士学位9名;获得国家青年人才计划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1名、第一层次人才2名,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名,获得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3名。

    历年来主持国家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专项、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0多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浙江省专利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0多件、软件著作权12件,累计转让国家专利2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论文50余篇)。2021年,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研究员领衔的“夏秋茶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荣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先后研制出新型茶饮、健康茶食、绿色茶日化和保健制品等四大系列、30多种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与康师傅、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农夫山泉、奇华顿、天士力、福建三安、深宝华城、浙江茗皇、奈雪、古茗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深加工茶产品生产线40多条,其中高品质茶浓缩汁、高香冷溶速溶茶、鲜茶汁饮料等产品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方向

1、茶及茶制品风味品质调控与应用。

2、茶功能成分挖掘与利用。

3、特色功能茶制品创制


项目情况

茶叶糖苷结合态挥发物(GBVs)热水解释放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

EGCG氧化聚合物关键呈色物的鉴定及其显色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

钙离子对绿茶儿茶素呈味效应影响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冲泡用水关键离子构成影响绿茶香气释放的分子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EGCG歧化反应途径的红茶轻发酵调控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绿茶茶汤热处理过程中“熟闷”气味形成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EGCG氧化聚合物关键呈色物的鉴定及其显色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青年基金

红茶发酵过程芳樟醇三元环氧化物开环异构的区域选择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青年基金

茶叶糖苷结合态挥发物(GBVs)热水解释放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青年基金

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尹军峰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安徽特色绿茶特征香气物质及其形成转化机制——太平猴魁关键加工工序及兰花香关键物质呈香特点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弃采茶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

不同香型红茶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

新式茶饮专用特色茶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浙江省“三农九方”科技协作计划

颗粒形优质绿茶精制提质及数字化拼配技术研究与示范 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合同


科研项目

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分子对接的丰水梨和茶叶PPO催化能力差异机理研究”;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儿茶素自乳化体系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3. 浙江省茶产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自主设计项目“茶叶天然产物绿色高效制备技术研究”;

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EGCG分离与抗癌活性筛选”;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茶多酚绿色制备技术开发及应用”;

6. 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EGCG糖苷酶法制备技术研究”。

研究成果

1. Stability of glycosylated complexes loaded with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 (EGCG), Food Chemistry, 2022, 410(135364): 1-8.(JCR Q1) 第1作者.

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embedding efficiency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glycosylated nanocomposites, 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 2022, 6(100399): 1-7.(JCR Q1) 第1作者.

3. Bitterness quantification and simulated taste mechanism of theasinensin A from tea, Frontiers in Nutrition, 2023, 10: 1-10.(JCR Q2) 第1作者.

4.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nd thermodynamics of tea theasinensins on HP20 - a high efficienc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Foods,2021,10,1-12. (JCR Q1) 第1作者. 

5. Rapid determination of theaflavins by HPLC with a new monolithic column,Czech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2019,37(2):112-119. (JCR Q4) 第1作者.

6.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ea bakery foods – a Review,Czech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2019,37(6):391-402. (JCR Q4) 共同第1作者.

7.Major factors affecting substitution degree of acetylated EGCG,Food Science,2017,38(5):54-59. (EI) 第1作者.

8.PBD和RSM联用优化聚酯型儿茶素A化学合成技术参数,茶叶科学,2020,40(1):51-56.第1作者.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