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主要从事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农业碳减排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系统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种植制度的影响并提出适应技术;评估CCS泄露导致土壤CO2浓度变化对代表性农作物的影响并提出机理解释;开展草地碳交易的示范研究。承担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研究任务,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区域草地生态产业与可持续管理模式研发与示范”、“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物生长对地质封存二氧化碳点源泄露的响应过程与机理”和“地质封存二氧化碳泄漏对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模拟研究”、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气候变化利影响的安全性分析及其区域格局”等课题,在Journal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Ø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气候变化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
Ø 中国农业科学院碳交易审定核证中心,审核员;
Ø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适应议题谈判员;
Ø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
Ø 国家科技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委员;
Ø 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重大灾害模拟舱》项目专家;
Ø 羌塘高原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
Ø 第三、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笔专家;
Ø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期刊编委。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物生长对地质封存二氧化碳点源泄露的响应过程与机理”(3217130779),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
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区域草地生态产业与可持续管理模式研发与示范”(2016YFC0500508),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
3) 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 (2012BAC19B01),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质封存二氧化碳泄漏对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模拟研究——以北方地区玉米为例” (31400376),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
5) 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题“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影响模型模拟技术研发”,2019年11月-2024年10月。
6)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课题“封存CO2泄漏对典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阈值识别” (S2012GR0304),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
7) 科技部发展改革专项“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重大问题研究”,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
8)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封存CO2泄露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2011BAC08B01-01),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9) 国家环境保护部南南合作专项“中国与国际组织农业南南合作路径与项目设计”,2018年6月-2020年6月。
1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专题“《公约》下与适应气候变化有关的机制安排的评估” (2010CB955105),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11)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进展评估和工作方案研究项目”,2021年5月-2021年12月。
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业务专项“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与作物品质提升调控”,2020年1月-2022年12月。
13)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课题“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发展综合评价与主要瓶颈”,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
14)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与关键技术研发部署研究,2012年01月至2013年12月。
15)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安全性分析及其区域格局”(2014034),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
16)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对策业务经费项目“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谈判对案研究”,2010年09月至2011年08月。
17) GEF中国准备第二次信息通报能力建设子课题“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供应影响及脆弱性和适应措施(CPR/08/G03)” 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
1.Xin Ma,Xueyan Zhang, Di Tian. Farm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radial diffusion of CO2 leakage from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55:120059.(SCI, IF=6.395)
2.Xueyang Zhang, Xin Ma*, Yang Wu, Qinzhu Gao, Yue Li. A plant tolerance index to select leaking CO2 bio-indicators for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5-22.(SCI, IF=5.715)
3.Xueyan Zhang, Xin Ma*. Misplaced optimism in agricultural land usage driven by newly available climate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estimated and realized cropping intensity in northern and northeastern China. Climate Risk Management, 2019,25:100194.(SCI, IF=4.908)
4.Xueyan Zhang, Xin Ma*, Zhi Zhao, Yang Wu, Yue Li. CO2 leakage-induced vegetation decline is primarily driven by decreased soil O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6:1-6.(SCI, IF=3.131)
5.Ma Xin,LiYue, He Xiaojia, Wang Wentao, LiuShuo, Gao Qinzhu. Loss and Damage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Connotations and Response Mechanism.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25(1):21-25.
6.Ma Xin, Liushuang, Li Yue, Gao Qinzhu. Effectiveness of gaseous CO2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China`s greenhouse between 1982-2010. 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 2015, 4-10.(SCI, IF=3.091)
7.Xueyanzhang, Xin Ma*, Yang Wu, Yue li. Enhancement of farml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leakage of stored CO2 : Simulation of leaked CO2 from CC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5:76-85. (SCI, IF=4.099)
8.Ma Xin, Wu Shaohong, Li Yue. Rice Re-cultivation in southern Chins: An option for enhanced climate change resilience in rice productio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23(1):67-84.(SCI, IF=2.908)
9.Yaojie Han,Xueyan Zhang, Xin Ma. Fine root length of maize decreases in response to elevated CO2 levels in soil.Applied sciences, 2020, 10, 968; doi:10.3390/app10030968. (SCI, IF=2.217)
10.Wu Yang,Ma Xin*, Li Yue, Wan Yunfan. The impacts of introduced CO2 flux on maize/alfalfa and so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4(23):86-97.(SCI, IF=3.946)
11.Ma Xin,Yang Peiguo, Yang Qinye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ke-break flood indifferent scenarios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7, 17(1):85~100.(SCI, IF=2.908)
12.马欣,李玉娥,何霄嘉,王文涛,刘硕,高清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的内涵与应对机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112-116.
13.马欣,李玉娥,何霄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9(5):357-361.
14.马欣,吴绍洪,李玉娥.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评估.地理学报,2012,67(11):1451-1460.2.31
15.马欣,李玉娥,仲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应委员会职能谈判焦点解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8(2):144-149.
16.张雪艳,汪航,腾飞,闫冬,王文涛,马欣.新时期中国气候变化科技部署的格局与趋势评估.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9(29)12:53-59.
17.马欣,王文涛,张雪艳,吴绍洪,刘燕华.基于哥本哈根学派的中国气候安全化比较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9,15(5):1-7.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