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韩雪博士,副研究员(硕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专注土壤-作物-大气系统中,CO2浓度升高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协同的影响,研究成果为作物影响评估和优势区域规划提供依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子课题3项,主持企业服务项目1项,成果转化160万元,参与中英“中国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中澳“农作物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和中英非“非洲发展廊道”项目,具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荣获国际研究机构CIMMYT”最佳访问学者“称号,发表论文20余篇,ResearchGate 23.79分,影响力h-index 11分。第四次《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全球适应中心智库咨询专家。
近年来,针对植物对高CO2浓度的响应以及生理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年开放式FACE试验研究,测定植物光反应和碳固定对CO2浓度升高的差异响应,研究作物产量-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升路径,为探索气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相关文章发表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等期刊。
以许吟隆研究员为首席、贺勇研究员为执行首席的中国农科院“智慧气象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创新团队,现有成员10人,长期致力于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与品质影响的关键命题,发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综合模拟技术、品质气象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协同技术等原创性成果,支撑产业发展,服务政府决策和国家战略规划,助力FAO全球低碳韧性农业倡议的实施。主要工作业绩有:
1、为国家适应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团队通过对“作物产量-品质-资源”协同调控任务的长期深耕,主要开展三方面研究:1)区域气候模式降尺度创建高精度气候情景数据,服务农林水行业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揭示未来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风险时空格局变化,探明1.5℃和2℃温升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主粮作物的影响,构建智慧气象风险评估系统;2)基于FACE试验和典型气候区联动试验,研究影响作物品质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研发Gene-based模型,突破性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优化作物产量和品质协同的气候布局;3)耦合气候模式-作物模型-经济模型,揭示未来极端高温和干旱对啤酒消费的风险格局,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Plants,获得2018年全球最受媒体关注议题中国区排名第一。
研究成果支撑了部委和地方政府适应规划,服务于农险企业和种植企业决策;其中“我国亟需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政策建议,得到中办采纳;受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委托,技术上牵头撰写《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2035》,创新性地提出适应路径、适应示范基地建设、适应能力建设等一系列的行动方案,切实促进我国未来十五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
2、服务产业发展,率先开展碳中和茶前瞻性探索研究,引领FAO全球低碳韧性农业倡议
团队探索解决农产品碳足迹认证、减排增汇技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碳中和方法与产品认证”研究方面取得以下成果:1)是全球首个碳中和茶生产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示范基地建设,探索通过减排综合行动,引入碳汇等负排放措施以实现茶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路径和措施。2)是碳捕集与封存(CCS)的环境影响评估。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封存CO2泄漏模拟平台,证实了CCS泄露对地表植被与生态系统的负面作用。3)是低密度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的权衡分析与激励模式。提出生态系统修复行动的碳交易的收益授予低碳密度生态系统所有者,为低碳密度生态系统参与碳交易设计利益转移模式。
研究成果支持团队与FAO联合发布‘Carbon neutral tea production in China: Three pilot case studies’报告,这是FAO首个碳中和茶方面的报告,助力FAO全球低碳韧性农业倡议。为全球第一个全流程盐水层CCS封存工程提供科技支撑,获得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级学会)二等奖。政策建议《推进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碳汇交易,为碳中和目标发力》被中办采用。
近五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冬小麦品种对高浓度CO2差异响应的机理研究”(41505100)(2016.01-2018.12),项目主持人
2.企业技术服务项目,智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2019-2020),160万元,项目主持人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对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2019YFA0607403)”,“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影响研究”(2019.11-2024.10),子课题主持人。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部冬麦区丰产节水型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2016YFD0300401)(2016.01-2021.06),子课题主持人,主要负责北部冬麦区生态适应性小麦品种遴选及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评价。
5.全球挑战基金GRCF中-英-非发展廊道适应气候变化项目(2018.01-2021.12),负责非洲国家气候变化适应行动指南,项目骨干。
6.IFAD资助, 云南和湖南气候变化风险评估项目(2019-2020),负责农村社区气候变化适应现状和需求研究,项目骨干。
7.乐施会资助,陕西农村社区提升恢复力项目(2019-2021),负责农村社区气候变化与生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骨干。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近五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冬小麦品种对高浓度CO2差异响应的机理研究”(41505100)(2016.01-2018.12),项目主持人
2.企业技术服务项目,智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2019-2020),160万元,项目主持人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对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2019YFA0607403)”,“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影响研究”(2019.11-2024.10),子课题主持人。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部冬麦区丰产节水型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2016YFD0300401)(2016.01-2021.06),子课题主持人,主要负责北部冬麦区生态适应性小麦品种遴选及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评价。
5.全球挑战基金GRCF中-英-非发展廊道适应气候变化项目(2018.01-2021.12),负责非洲国家气候变化适应行动指南,项目骨干。
6.IFAD资助, 云南和湖南气候变化风险评估项目(2019-2020),负责农村社区气候变化适应现状和需求研究,项目骨干。
7.乐施会资助,陕西农村社区提升恢复力项目(2019-2021),负责农村社区气候变化与生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骨干。
1.Li YT , Li X, Li YJ, Zhuang S, Feng YX, Lin ED and Han X*. Does a Large Ear Type Wheat Variety Benefit More From Elevated CO2 Than That From Small Multiple Ear-Type in the Quantum Efficiency of PSII Photochemistry? Front. Plant Sci., 20 July 2021 | https://doi.org/10.3389/fpls.2021.697823 * Corresponding author
2.Tcherkez G., Mariem S., Larraya L., Garcia-Mina J., Zamarreno A., Paradela A., Cui J., Badeck F., Meza D., Rizza F., Bunce J., Han X., Tausz-Posch S., Cattivelli L., Fangmeier A., Aranjuelo I. Elevated CO2 has concurrent effects on leaf and grain metabolism but minimal effects on yield in whea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20, doi:10.1093/jxb/eraa330
3.Li X , Zhang L , Ahammed G J , Li Y, Wei J, Yan P, Zhang L, Han X*, Han W. Salicylic acid acts upstream of nitric oxide in elevated carbon dioxide-induced flavonoid biosynthesis in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19,16:367-374.* Corresponding author
4.Li Y., Lam S.K., Han X.*, et al.,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on rice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s non-flooded plastic film mulching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flooding?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7. 85: 25-30. * Corresponding author
5.汪东炎, 郭李萍, 李豫婷, 郑蕾, & 韩雪*.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灌浆动态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05), 284-292.* 通讯作者
6.孙茹, 韩雪*, 潘婕, 熊伟, & 居辉. 全球1.5℃和2.0℃升温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 (06), 573-582.* 通讯作者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