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刘为
浏览量:613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环发所
  • 所属专业: 土壤学
  • 邮箱 : liuwei08@caas.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刘为 理学博士,副研究员/所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农科院青年英才,从事理论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主持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9篇。曾系统研究干旱胁迫环境下能源作物的生产潜力和适应机制,以及大规模生产对边际土地等脆弱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同时,深入研究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成果多发表国际主流期刊,如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Molecular Ecology。目前主要用多组学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机制,侧重于理论探索和模型研究,以及复杂生态数据分析。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土壤生态与修复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项目情况

主持项目

2020–20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项目,青年英才;

2015–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31400284),芒草能源植物在边际性土地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2015–2017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葡萄与优质牧草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课题(KFJ-EW-STS-119):芒草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参与项目

2018–2019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边际土地产能效益扩增机理与藏粮于地技术模式子课题(KFZD-SW-112-01-08),选育盐碱地改良作物芒草;

2013–2016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任务(2013BAD22B02),芒草在边际土壤规模化高产种植技术与示范;

20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131902),新一代能源作物快速驯化的遗传和基因组学基础。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环发所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2020–20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项目,青年英才;

2015–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31400284),芒草能源植物在边际性土地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2015–2017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葡萄与优质牧草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课题(KFJ-EW-STS-119):芒草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参与项目

2018–2019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边际土地产能效益扩增机理与藏粮于地技术模式子课题(KFZD-SW-112-01-08),选育盐碱地改良作物芒草;

2013–2016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任务(2013BAD22B02),芒草在边际土壤规模化高产种植技术与示范;

20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131902),新一代能源作物快速驯化的遗传和基因组学基础。



研究成果

曾系统研究干旱胁迫环境下能源作物的生产潜力和适应机制,以及大规模生产对边际土地等脆弱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同时,深入研究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成果多发表国际主流期刊,包括生物能源方向的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 Biomass & Bioenergy环境学的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生态学的Molecular Ecology, Global Change Biology,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论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用多组学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机制,侧重于理论探索和模型研究,以及复杂生态数据分析。


代表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已发表SCI论文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9篇。

1. Liu W#, KangLF#, Xu Q, Tao CC, Yan J, Sang T*. 2019. Increased expression diversity buffersthe loss of adaptive potential caused by reduc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newunfavourable environments. Biology Letters, 15:20180583.

2. Mi J#, Liu W#*, Zhao XH, Kang LF, Lin C, Yan J, SangT*. 2018. N2O and CH4 emission from Miscanthus energycrop fields in the infertil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iotechnology forBiofuels, 11:321.

3. Zhu CY#, Liu W#, Kang LF, Xu Q, Xing SL, Fan YY, SongZH, Yan J*, Li JQ, Sang T*. 2017. Haplotypes phased from populationtranscriptomes detecting selection in the initial adaptation of 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to stressful environment. The Plant Genome, 10:2.

4. Liu W#, PengC#, Chen ZF#, Liu Y, Yan J, Li JQ, Sang T*. 2016. Sustainable bioenergyproduction with little carbon deb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iotechnologyfor Biofuels, 9:161.

5. Zhang XM#, JohnstonER#, Liu W, Li LH, Han XG*. 2016. Environmental changes affect theassembly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primarily by mediating stochasticprocesses. Global Change Biology, 22: 198-207.

6. Zhang XM, Liu W, Zhang GM, Jiang L, HanXG*. 2015. Mechanisms of soil acidification reducing bacterial diversity. SoilBiology & Biochemistry, 81: 275-281. 

7. Mi J#, Liu W#, Yang WH, Yan J, Li JQ, Sang T*. 2014.Carbon sequestration by Miscanthus energy crops plantations in a broadrange semi-arid marginal land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496:373-380.

8. Liu W#, Mi J#,Song ZH, Yan J, Li JQ, Sang T*. 2014. Long-term water balance and sustainableproduction of Miscanthus energy crop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iomass& Bioenergy, 62:47-57.

9. Liu W, Sang T*.2013.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the Miscanthus energy crop in the LoessPlateau of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8: 044003.

10. Liu W, Yan J,Li JQ, Sang T*. 2012. Yield potential of Miscanthus energy crops in theLoess Plateau of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4:545-554.

11. Zhang XM#, Liu W#, Bai YF, Zhang GM, Han XG*. 2011.Nitrogen deposition mediates the effects and importance of chance in changingbiodiversity. Molecular Ecology, 20: 429-438.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