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海洋,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主持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特聘专家,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湖南省特聘专家。
1986年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生物学学士;1989年西北大学生物学硕士;1998年美国密执根大学生物学博士;1998-2002年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研究;2002-200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 Institute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9年8月-2013年8月,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2013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2019年12月至今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资深首席科学家。
“Plant Molecular Biology”副主编;“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副主编;“Plant Communications”编委;“aBIOTECH”编委;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 (2018年-);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理事(2019年-)。
本团队在王海洋教授带领下主要针对我国耐密植玉米新品种培育的重大产业需求,鉴定玉米耐密株型和抗逆性状关键调控基因,解析其调控遗传网络,开发快速高效玉米育种技术,为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指导、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克隆了控制玉米理想株型、抗逆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数十个,并正逐步应用于玉米的育种改良。创新性的开发了一种基于单倍体诱导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IMGE),大大加快玉米育种的步伐。一项工作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工作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项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植物科学30项代表性重大科研进展”;10项研究成果被F1000评述。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玉米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及其协同改良机制,2021/07-2026/06,7000万元,主持,在研;
2.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玉米避荫反应和株型遗传调控网络解析,2022/01/01-2026/12/31,270万元(直接费用),主持,在研;
3.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2020/01-2024/12,1050万元(直接费用),主持,在研;
4. 广东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水稻株型与粒宽关键调控基因的功能与分子机理研究耐热种质的创建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2018/01-2021/12,270万元(直接费用),主持,在研;
5.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建设,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关键性状分子遗传基础,500万,2019/05-2020/04,主持,在研;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玉米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及其协同改良机制,2021/07-2026/06,7000万元,主持,在研;
2.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玉米避荫反应和株型遗传调控网络解析,2022/01/01-2026/12/31,270万元(直接费用),主持,在研;
3.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2020/01-2024/12,1050万元(直接费用),主持,在研;
4. 广东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水稻株型与粒宽关键调控基因的功能与分子机理研究耐热种质的创建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2018/01-2021/12,270万元(直接费用),主持,在研;
5.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建设,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关键性状分子遗传基础,500万,2019/05-2020/04,主持,在研;
主要针对我国耐密植玉米新品种培育的重大产业需求,鉴定玉米耐密株型和抗逆性状关键调控基因,解析其调控遗传网络,开发快速高效玉米育种技术,为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指导、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克隆了控制玉米理想株型、抗逆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数十个,并正逐步应用于玉米的育种改良。创新性的开发了一种基于单倍体诱导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IMGE),被业界评为“下一代作物育种技术”,可大大加快玉米育种的步伐。
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重点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十余项,以主持人身份获得项目资助30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和Nature发表研究论文4篇,在其他国际知名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一项工作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工作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项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植物科学30项代表性重大科研进展”;10项研究成果被F1000评述。培养国家青年杰出人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多名。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