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张殿昌,研究员、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广东省海洋生物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南海水产育种创新基地主任和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81篇(SCI收录论文67篇),主编专著2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1件,取得软件著作权10件,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次。在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种质资源评价与重要经济种类遗传选育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一是系统制定了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技术规范,构建了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了渔业生物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二是创制出卵形鲳鲹、黄鳍棘鲷等优良种质新材料,解析了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三是培育出快速生长卵形鲳鲹新品系,显著提升了养殖经济效益,对推动卵形鲳鲹绿色高效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带领的“南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卵形鲳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入选院首批人才创新团队,“热带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入选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本人于2020年入选海南省“南海名家”,同年获评为海南省“领军人才”。
“南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卵形鲳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入选院首批人才创新团队;
“热带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入选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
在研项目
项目编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任务书经费(万元) | 执行年限 | 参与身份 |
U20A2064 | 卵形鲳鲹种质资源挖掘与重要经济性状分子解析 | 260 | 2021.01-2024.12 | 项目负责人 |
2018YFD0901204 | 重要养殖鱼类高效繁育技术(子课题) | 56 | 2018.12-2022.12 | 课题负责人 |
NHYYSWZZZYKZX2020 | 南海鱼类生物资源收集保藏与共享利用 | 140 | 2021.01-2021.12 | 项目负责人 |
CARS-47-G07 | 卵形鲳鲹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 | 55 | 2021.01-2021.12 | 项目负责人 |
2020TD29 | 卵形鲳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42.5 | 2021.01-2021.12 | 项目负责人 |
在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种质资源评价与重要经济种类遗传选育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为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初步构建了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成了南海渔业生物活体种质资源库、标本资源库、基因资源库和信息数据库,精准评价了不同种质的经济性状与遗传多样性水平,筛选优异种质建立了卵形鲳鲹和斑节对虾等重要养殖种类核心种质群,创制了优异种质材料,显著提升了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实现了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实物资源的共享利用,相关成果获得了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是突破了卵形鲳鲹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绘制了卵形鲳鲹基因组精细图谱,构建了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精确定位了性别和生长性状的QTL位点,发明了雌雄性别分子鉴定技术,解决了从外观难以鉴别性别导致繁育中盲目配对的产业关键问题;解析了生长、品质和抗病等性状的遗传基础,培育出卵形鲳鲹高效优质新品系,发明了卵形鲳鲹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显著提升了卵形鲳鲹苗种质量,累计推广新品系苗种8763万尾,新增产值8.42亿元,有力推动了卵形鲳鲹深远海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拓展养殖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相关成果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三是首次突破了尖翅燕鱼人工繁育技术,系统研究了尖翅燕鱼的生活史,建立了人工模拟生态系统繁殖催产技术,构建了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和配套养殖技术,为海水养殖增添了新品种,对水产养殖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是作为主要完成人培育出斑节对虾“南海1号”和“南海2号”2个新品种,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养殖显著提升了养殖经济效益,推动了斑节对虾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获得了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