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丁勇
浏览量:1874   转发量:4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草原所
  • 所属专业: 草学  、 农艺与种业
  • 邮箱 : dingyong228@126.com
  • 工作电话 : 0471-4928930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丁勇,男,1980年8月生,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人,理学博士(生态学专业,草地生态学方向),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至今分别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草地生态研究室和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利用研究中心工作,现任研究中心主任(正处级),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系三北工程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地专家委员会成员,兼任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旱区灌木造林及产业开发专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草原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草地生态修复治理与草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林草生态修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草业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草地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理事和林草时空大数据采集和应用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学、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和牧户经济与牧区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项目(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973计划项目专题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课题)3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的草原领域专题1项,以及农业农村部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著作5部,科普系列丛书2册;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国农业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提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亟需提升科技能力”的主张,并于2019年在《光明日报》全文刊登,相关观点被中央政府网、自然资源部、国家和地方林草局等官方网站转载。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草原土壤健康诊断与生态修复团队

团队目前17人,按照首席:骨干:助理为1:6:11设置。团队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9人,中级及以下职称7人。

拟聘团队首席:丁  勇

骨干岗位:金  轲,李西良,王  珍,纪  磊,张玉娟,李元恒

助理岗位:杨婷婷,孙世贤,万东莉,韩文军,高  丽,张桐瑞,李  芳,张  勇,刘  丽,贾丽娟,乌日力嘎

学科方向和科研选题:

        以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加快草牧业发展为总目标,对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科研院所的要求,以土壤学、草学和生态学为基础学科支撑,以“草原土壤健康诊断与生态修复团队”为学科发展方向,确定团队选题。(1)草原土壤健康诊断及其维持机理研究。定位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解决草原土壤健康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土壤健康维持的机理,开展我国主要草原区代表区域土壤数据的整合、评价及演变规律、驱动机制研究,摸清我国草原土壤健康现状本底,为开展面向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不同驱动过程、不同健康受损程度的草原土壤健康培育提供基础支撑。(2)草原土壤健康培育技术创制。针对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中出现的主要土壤问题,如土壤养分耗竭、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碳流失、土壤风蚀沙化与侵蚀严重、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植物耦合度减低等问题,开展受损土壤健康培育主要技术的研究,为形成节约高效的土壤健康培育技术体系提供明确的路径和技术方案。(3)退化草原土壤-植被修复技术集成及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在土壤健康培育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草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方法,以土-草界面为核心,开展技术组装与集成,形成优化高效技术模式与方案,在典型类型区开展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的试验示范,并构建起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模式。




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72074213,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激励-约束下牧民生产行为决策机制及生态效应,2021-01至2024-12,50万元,在研,主持(编号:72074213)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行业科技重大项目“草原保护修复和监测评价专项研究”第六课题“退化草原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第三专题“典型草原退化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2020-06至2024-06,在研,主持(编号:LCZD202006)

3、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维持机制与技术研究”课题“退化典型草原修复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2019-11至2022-12,120万,在研,主持(编号:2019ZD008)

4、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退化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修复与重建技术创新及示范,2019-1至2021-12,60万,在研,主持(编号:2019GG009)

5、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气候旱化与过度放牧利用致草原退化的机理及生态修复机制研究,50万元,2020-1至2022-12,在研,主持(编号:2020ZD06)

6、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内蒙古典型矿区土壤和植被修复重建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252万元,2020-7至2023-06,在研,主持(编号:2020ZD0020)

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专题,放牧方式调控草原生产力的机理及适度放牧的标识与阈值研究,2014-01至2018-08,142.24万元,结题,主持(编号:2014CB138800)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东北亚草原的影响与适应,2013-01至2014-12,9万元,结题,主持(编号:71311120089)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71103185,气候变化对农牧民家庭的影响与适应对策:基于中国北方半农半牧区的调查研究,2012-01至2014-12,19万元,结题,主持(编号:71103185)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70933004,我国北方草原区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及其管理对策研究,2010-01至2013-12,125万元,结题,参加(编号:70933004)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草原所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行业科技重大项目:草原保护修复和监测评价专项研究课题:退化草原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LCZD202006)专题:典型草原退化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激励-约束下牧民生产行为决策机制及生态效应(72074213)

3、典型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4、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维持机制与技术研究—退化典型草原修复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9ZD008)

5、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退化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修复与重建技术创新及示范(编号:2019GG009)

6、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气候旱化与过度放牧利用致草原退化的机理及生态修复机制研究(编号:2020ZD06) 

7、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编号:2020ZD0020课题:内蒙古典型矿区土壤和植被修复重建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8、基科费项目:海绵草原的理论及关键技术参数研究(1610332020004)草原枯落物调控降水脉动的土壤水分效应 


研究成果

1.  Yongzhi Yan, Qingfu Liu,Qing Zhang*, Yong Ding*, Yuanheng Li*.Adapta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to drought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 specieslevel and functional type level analysis, Frontiersin Plant Science,2019,10:221-231.

2.  Wenjing Ma, Jin Li, SaheedOlaide Jimoh, Yujuan Zhang, Fenghui Guo, YongDing*, Xiliang Li, Xiangyang Hou*. Stoichiometric ratios support plantadaption to grazing moderated by soil nutrients and root enzymes. Peer J,2019,7:e7047.

3.   Qian Li, Xuefeng Zhang, Qingfu Liu, Yang Liu, Yong Ding*, QingZhang*. Impact of land useintensity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 example from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centralInner Mongolia, Sustainability,2017,9(06):1031-1042.

4.  Zhen Wang, SaheedOlaide Jimoh1, Xiliang Li, Baoming Ji, Paul C. Struik, Shixian Sun, Ji Lei, Yong Ding* and Yong Zhang*. Differentresponses of plant N and P resorption to overgrazing in three dominant speciesin a typical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eer J, 2020,8:e9915.

5.  Zhen Wang, Qing Zhang, Xiaoping Xin, Yong Ding*., Xiangyang Hou*., Sarula,Xiliang Li, Haijun Chen, Yanting Yin, Jing Hu, Zhongling Liu.Response of theannual biomass production of a typical steppe plant community to precipitationfluctuations.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14,36(6),527–534.

6.  Wenqiang Ding,Weibo Ren*,Ping Li,Xiangyang Hou*,XiaomingSun,Xiliang Li,Jihong Xie, Yong Ding*.Evaluationof the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of pastoral households in Northern China tonatural disasters and climate change. TheRangeland Journal, 2014,36(6),535–543.

7.  Sarula,HaijunChen, Xiangyang Hou*, Leonid Ubugunov, Oksana Vishnyakova*, Xinhong Wu , WeiboRen , and Yong Ding*. Carbon storageunder different grazing management in the typical steppe. Eurasian soil science,2014, 47(11): 1152–1160.

8.  Dongli Wan, Xiu Feng,Yongqing Wan, Yong Ding*, Heping Li*.Responsesof late embryogenesis‑abundant genes in Leymus chinensisto water defcit. Brazilian Journalof Botany, (2020) 43:469 – 479.

9.  丁勇,侯向阳.内蒙古区域气候变化影响与农牧民家庭适应.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5.

10.丁勇,牛建明.家庭牧场视角下草原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4.

11.《加强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助理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副省级领导批示:此报告研究深入,问题抓得准,切中要害,建议针对性都较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内蒙古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2019-12-24

12.《新冠疫情对牧区半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影响及建议》,副省级领导批示:在疫情期间组织这项调研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跟有价值。建议发表在《内蒙古政协智库内参》供自治区有关领导参阅,内蒙古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2020-3-10

13.《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调研报告》,副省级领导批示:我看了草原所的这份调研报告,感到很有分量。首先草原所从纯粹的科学研究转到政策性乃至综合性研究方向是对事业担当的表现,其次是研究的质量高,内蒙古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2020-9-10

14. 草原生态保护亟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2光明日报全文刊发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丁勇、李西良和王珍撰写文章《草原生态保护亟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相关观点被中央政府网、国土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以及多家地方林草局转述,光明日报.2019-1-26

15. 丁勇(1/7);内蒙古草原增碳减排多尺度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丁勇,李元恒,李西良,吴新宏,萨茹拉,杨婷婷,王珍).

16.丁勇(2/11);内蒙古主要草原类型区保护建设技术固碳潜力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省部二等奖,2014(侯向阳;丁勇;吴新宏;萨茹拉;戴雅婷;杨婷婷;徐海红;高丽;王珍;黄祖杰;纪磊).


学生信息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