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林克剑,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内蒙古草业与草原研究院执行院长兼法人代表,中组部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长期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以及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截至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点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5项,先后以骨干成员参加973计划项目(课题)4项,参加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3项;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专利授权2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参编《转基因科普系列丛书》并被评为科技部201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培养研究生20余名。
草原生物灾害监测与防控团队
研究方向:草原重要虫鼠病害灾变机理及防控、人工草地病虫草害防治。
重点任务和成果: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草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面向我国草地重大生物灾害防控的科技需求,面向草原生态和优质牧草生产中“虫鼠病害、入侵/毒害草”猖獗为害的现实问题,摸清草原有害生物及其天敌资源本底,加强灾变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研究,突破重要草地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研发绿色可持续防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草地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与防控水平,强有力支撑的草原生态恢复和牧草优质安全生产。
拥有草地天敌昆虫资源研究与应用中心、牧草病虫害试验平台、草地鼠害生态调控试验平台、有害生物标本馆等系列创新研究平台,在草地昆虫资源收集、鼠害长期监测等工作方面有30余年的工作积累,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60余项。现保存有害生物标本10万余份,建立草地有害生物资源数据库,实现了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草地害虫天敌资源的发掘和扩繁应用,完成草地重要鼠类30余年种群数量变动格局的长期监测;研制伞裙追寄蝇、茶足柄瘤蚜茧蜂、草地螟性诱剂等生防产品4个,提出草地有害生物防控实用技术10项;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50余篇。
1.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科学家,2021年始;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寄主挥发物梨酯与性信息素协同调控苹果蠹蛾行为的分子机理(31672033),2017-2020年;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灰飞虱卵巢内水稻条纹病毒增殖机制的研究”(31272042),2013-2017年;
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诱集植物苘麻对棉田B型烟粉虱种群的生态调控机理”(30800130),2009-2011年;
5.主持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课题“抗虫转基因水稻对稻飞虱种群影响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技术”(2009ZX08011-009B),2009-2011年;
6.主持2021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敖汉苜蓿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
7.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草田轮作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障碍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2020GG0110)”,2020-2022年;
8.主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科技项目“兵团林果业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2019AB023),2019-2021年;
9.主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新疆棉田烟粉虱Q型替代B型的生态学过程与控制基础研究”(2016AG004),2016-2018年;
10.主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棉花黄萎病致病力变化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16AC005),2016-2018年;
11.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创新基金项目“棉花-害虫-天敌的互作机制”,(31321004),2014-2016年;
12.参加973项目“农作物重要病毒病昆虫传播与致害的生物学基础”(2014CB138404),2014-2019年;
13.参加973项目“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机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3CB127600),2013-2018年;
14.参加973项目“稻飞虱成灾机理与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 (2010CB126200),2010-2014年;
15.参加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003031),2010-2014年;
16.参加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粉虱类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0803005),2008-2012年。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科学家,2021年始;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寄主挥发物梨酯与性信息素协同调控苹果蠹蛾行为的分子机理(31672033),2017-2020年;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灰飞虱卵巢内水稻条纹病毒增殖机制的研究”(31272042),2013-2017年;
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诱集植物苘麻对棉田B型烟粉虱种群的生态调控机理”(30800130),2009-2011年;
5.主持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课题“抗虫转基因水稻对稻飞虱种群影响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技术”(2009ZX08011-009B),2009-2011年;
6.主持2021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敖汉苜蓿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
7.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草田轮作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障碍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2020GG0110)”,2020-2022年;
8.主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科技项目“兵团林果业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2019AB023),2019-2021年;
9.主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新疆棉田烟粉虱Q型替代B型的生态学过程与控制基础研究”(2016AG004),2016-2018年;
10.主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棉花黄萎病致病力变化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16AC005),2016-2018年;
11.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创新基金项目“棉花-害虫-天敌的互作机制”,(31321004),2014-2016年;
12.参加973项目“农作物重要病毒病昆虫传播与致害的生物学基础”(2014CB138404),2014-2019年;
13.参加973项目“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机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3CB127600),2013-2018年;
14.参加973项目“稻飞虱成灾机理与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 (2010CB126200),2010-2014年;
15.参加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003031),2010-2014年;
16.参加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粉虱类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0803005),2008-2012年。
获奖情况:
1.“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地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成果获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2.“沿黄稻区条纹叶枯病及传毒灰飞虱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1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3.“粮棉作物重大害虫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创新团队获2011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排名第13)。
个人荣誉:
1.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201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荣获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并记二等功一次;
3.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聘为新疆自然科学专家。
发明专利:
1.发明专利:检测胃毒性杀虫化合物对白符跳潜在毒性影响的试验方法(申请号:201410746168.7),第3发明人;
2.发明专利: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组合蛋白及其应用(申请号:201510275527.X),第3发明人;
3.发明专利: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表达蛋白及其应用(申请号:201510275530.1),第4发明人;
4.发明专利:刺吸式害虫的生测装置及其生测方法(申请号:201510276569.5),第1发明人;
5.实用新型专利:刺吸式害虫的生测装置(申请号:201520348899.6),第1发明人;
社会兼职:
1.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
3.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草牧业标准化工作组组长
4、中国草学会草业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5.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专著:
《北方主要草地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20.
代表性论文:
1. Ke Tian, WeiLiu , Li-kai Fengb, Tian-yu Huanga, Gui-rong Wanga*, Ke-jian Lin*. Functionalcharacterization of pheromone receptor candidates in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Insect Science. 2021, (28): 445-456.
2. Kang He, Kejian Lin, Simin Ding,Guirong Wang, Fei Li. The Vitellogenin Receptor has an Essential Role in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Rice Stripe Virus during Oogenesis in the Small BrownPlant Hopper.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9, 75(5): 1370-1382.
3. Liu Y, Wang Y, Shu C,Lin K, Song F, Bravo A, Soberón M,Zhang J. Cry64Ba and Cry64Ca, two ETX/MTX2-type Bacillus thuringiensisinsecticidal proteins active against hemipteran pests.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18, 84: e01996-17.
4. He K, Lin K, Wang G and Li F. Genome Sizes of Nine InsectSpecie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k-mer Analysis. Front. Physiol. 2016, 7:569.
5. LiufengWang, Kejian Lin, Chao Chen, Shu Fu, Fangsen Xue. Diapause Induction and Termination in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Hemiptera:Delphacidae). PLoS ONE , 2014, 9(9): e107030.
6. Yonglei Liu, MuhammadFaisal Shahzad, Lan Zhang, Fei Li, Kejian Lin. Amplifying longtranscripts of ryanodine receptors of five agricultural pests by transcriptomeanlaysis and gap filling. Genome, 2013, 56(11): 651-658.
7. Zeng-Xia Wang, Ke-JianLin, J¨org Romeis, Yong-Lei Liu, Ze-Wen Liu, Yun-He Li Yu-Fa Peng Use of adietary exposure system for screening of insecticidal compounds for theirtoxicity to the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2014, 21: 667-675. (1.324)
8. Kejian Lin, Yanhui Lu, Peng Wan, Yizhong Yang, Kris A. G.Wyckhuys , Kongming Wu. Simultaneous reduction in incidence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and Sylepta derogata (Lepidoptera:Pyralidae) using velvetleaf, Abutilontheophrasti as a trap crop. Journal of Pest Science (J Pest Sci), 2015, 88(1): 49-56.
9. 冯丽凯, 刘政, 李国富, 陈刘生, 林克剑. 苹果蠹蛾不同虫态体征及雌雄个体的快速鉴别方法.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56(2): 354-360.
10. 郭金梦,罗嘉鹏, 冯丽凯, 李飞, 林克剑, 王桂荣. 苹果蠹蛾8个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2018, 40 ( 3) : 624-632.
11. 贺康, 郭金梦, 李飞, 林克剑, 王桂荣.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及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2018年, 55(1): 87-95.
12. 黄天宇, 方琦, 林克剑, 王桂荣, 叶恭银. 黑尾叶蝉肽聚糖识别蛋白NcPGRP基因的序列特征、组织分布与免疫功能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33(3): 304-312.
13. 宋菁菁,朱文超,林克剑, 王桂荣. 滞育对灰飞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7,44(2):312-317.
14. 朱文超, 侯文杰, 林克剑, 刘泽文, 王桂荣. 不同地理种群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差异.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42(1): 31-38.
15. 陈爱玲, 林克剑, 贺康, 王桂荣, 李飞. 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基因的RNA干扰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6): 1158-1165.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