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及科研情况
Personal Profile
方智远,1939年9月生,湖南省衡阳县人,蔬菜遗传育种专家。中共党员。1964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现为该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第一至第五届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八、第九届副会长,北京市科协第六、第七届副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20 世纪70 年代初开始主持甘蓝遗传育种。在国内率先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于1973 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 号”。70年代首次发现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带领课题组创建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等成果,对我国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遗传育种有重要指导作用。50余年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先后育成30余个不同类型优良甘蓝新品种在全国各地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 项(1985)、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91、1998、2014),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或参编《中国蔬菜育种学》、《蔬菜学》等著作10余部,在Euphytic、《园艺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30余名。1988、2001 年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9 年获中组部等四部委授予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奖励,2000 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种业功勋人物之一。
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创建于1970年7月,当时为蔬菜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组。1972年下放北京市,与北京市农科院的同志组成甘蓝育种课题组,1978年回归中国农业科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团队现有成员12人,其中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拥有博士学位的7人,是一个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团队一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面向蔬菜产业需求,在甘蓝遗传育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
团队已在Nat Commun、Theor Appl Genet、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他引4000多次;编著《中国蔬菜育种学》等著作5部;获发明专利6项;育成“中甘”系列甘蓝新品种30多个,推广1.5亿亩以上,获得国家级成果奖励4项,包括我国蔬菜科技界唯一的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为提高我国甘蓝遗传育种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4个国家级科技奖励
4代“中甘”系列甘蓝品种累计推广1.5亿亩以上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 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方智远; 刘玉梅; 杨丽梅; 王晓武; 庄木; 张扬勇; 孙培田; 张合龙; 高富欣; 刘伟).
2.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8; 早熟春甘蓝新品种“8398”的育成(方智远; 孙培田; 刘玉梅; 杨丽梅; 王晓武; 侯安福; 庄木).
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1; 甘蓝新品种“中甘11号”和“中甘8号”的育成(方智远; 孙培田; 刘玉梅; 杨丽梅; 刘佳).
4.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985; 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及其配制的七个系列新品种(贾翠莹; 方智远; 孙培田; 乐宁; 杜广岑; 刘玉梅).
1. 方智远. 中国蔬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2. 方智远,侯喜林,祝旅. 蔬菜学.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方智远,张武男. 中国蔬菜作物图鉴.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 方智远,孙培田,刘玉梅,杨丽梅,庄木,张扬勇. 甘蓝栽培技术. 金盾出版社,2008.
5. 吕红豪,方智远*,杨丽梅,谢丙炎,刘玉梅,庄木,张扬勇,杨宇红. 甘蓝枯萎病抗源材料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园艺学报,2011,05:875~885
6. 张扬勇,方智远*,王庆彪,刘玉梅,杨丽梅,庄木,孙培田. 两种甘蓝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源的分子鉴别.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4):2959~2965
7. Han F#, Yuan K#, Kong C, Zhang X, Yang L, Zhuang M, Zhang Y, Li Z, Wang Y, Fang Z*, Lv H*. Fine mapping and candidate ge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ms3 in cabbage 51S. Theoretical Applied Genetics, 2018, 131:2651–2661.
8. Xing M#, Su H#, Liu X, Yang L, Zhang Y, Wang Y, Fang Z*, Lv H*. Morphological, transcriptomics, and phytohormone analysis shed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dwarf mutant of cabbage (Brassica oleracea). Plant Sciences, 2019. 290:110283.
9. Yu H#, Li Z#, Yang L, Liu Y, Zhuang M, Zhang L, Lv H, Li Z, Han F, Liu X, Fang Z*, Zhang Y*.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econd backcross progenies of Ogu-CMS Chinese kale and rapeseed. Euphytica, 2017, 213: 55.
10. Zhang Y, Fang Z*, Wang Q, Liu Y, Yang L, Zhuang M, Sun P. 2012. Chloroplast subspecies-specific SNP detection and its maternal inheritance in Brassica oleracea L. by using a dCAPS marker. Journal of Heredity, 2012, 103(4):606–611
1. ZL201110211317.6;一种春甘蓝种质留种的方法;方智远,孙培田,刘玉梅,杨丽梅,庄木,王晓武,张扬勇
2. ZL200510011406.0;一种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及制种方法;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庄木,王晓武,张扬勇,孙培田
3. ZL96120785.X;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其制种方法;方智远,孙培田,刘玉梅,杨丽梅,王晓武,庄木,侯安福,卞春松
4. ZL94100993.9;一种甘蓝杂交制种的方法;方智远,孙培田,刘玉梅,杨丽梅,侯安福,王晓武
5. ZL201610228387.5;用于甘蓝枯萎病抗性筛选的PCR引物、试剂盒及其应用;吕红豪,刘星,韩风庆,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张扬勇
6. ZL201510230662.2;用于甘蓝Ogura胞质不育系育性回复基因Rfo筛选的PCR标记;张扬勇,于海龙,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刘玉梅,吕红豪,李占省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