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梁春年
浏览量:683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兰州牧药所
  • 所属专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邮箱 : liangchunnian@caas.cn
  • 工作电话 : 0931-2115271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梁春年,男,1973年12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同年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工作至今,期间,200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得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得动物生产系统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11-2018年1月经农业部推荐,中组部选派赴宁夏回族自治区挂职锻炼,挂任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畜牧研究室主任,甘肃省草食畜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牛羊健康养殖技术岗位科学家,甘肃省领军人才。兼任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兰州中心副主任、国家牦牛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全国牦牛育种协作组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牛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业协会牛分会理事,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理事等职。

多年来一直从事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曾先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50多项,其中主持完成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其中,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2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培育阿什旦牦牛国家级新品种1个,挖掘审定遗传资源3个。主持或参与制定农业行业标准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获得授权18项,其中第一发明人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6篇。出版著作17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4部。联合培养研究生15余名。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遗传资源评价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团队现有研究人员28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员10人,含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8名,团队平均年龄40岁,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固定人员的90%。在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0人。人员专业方向涵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动物营养和产品质量安全等方向。团队以牦牛新品种培育为目标,在国内牦牛科学研究领域居于引领地位,创新群体培育成功的大通牦牛新品种,是以我国独特遗传资源为基础依靠自己独创的技术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用型牦牛新品种,填补了世界上牦牛人工培育品种的空白,确定了中国在世界牦牛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为家畜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成功经验,为我国牦牛的改良提供制种和供种来源和基地。培育成功的“阿什旦”牦牛新品种,填补了我国青藏高原草原牧区牦牛以无角舍饲化为主体品种的空白,是我国牦牛品种生态差异化培育的典型代表。团队获各类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专著17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50余篇。


项目情况

1.    甘肃甘南草原牧区牦牛选育改良及健康养殖集成与示范,科技部(2012.01-2016.12  项目编号: 2012BAD13B05),200万

2.   牦牛微量元素添砖配方研制,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研究所(2014.8-2015.6),10万

3.   河曲马,农业农村部(2015.01-2015.12,项目编号:2015129),8万

4.  牛、羊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研究仪器设备购置,财政部(2015.01-2016.06),625万

5.  青藏高原社区主导畜种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子课题“藏羊培育与改良技术”,科技部,(2018.7-2020.12,项目编号:2018YFD0502403),47.36万

6.  无角牦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 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1610322017002,2017.01-2019.12),90万

7.  甘肃省草食畜产业技术体系牛羊高效健康养殖,甘肃省农业农村厅(2018.1-2020.12,项目编号:GARS08),40万

8.  塔县牦牛遗传改良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组所(2018.08-2021.08),100万

9.  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农业农村部(2019.01-2019.12),10万

10. 牦牛品种选育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西藏科技厅(2019.04-2021.04,项目编号:ZDZX2019000045),45万

11. 牦牛分子育种创新技术,甘肃省科技厅(2020.11-2023.10,项目编号:20JR5RA580),50万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甘肃甘南草原牧区牦牛选育改良及健康养殖集成与示范,科技部(2012.01-2016.12  项目编号: 2012BAD13B05),200万

2.   牦牛微量元素添砖配方研制,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研究所(2014.8-2015.6),10万

3.   河曲马,农业农村部(2015.01-2015.12,项目编号:2015129),8万

4.  牛、羊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研究仪器设备购置,财政部(2015.01-2016.06),625万

5.  青藏高原社区主导畜种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子课题“藏羊培育与改良技术”,科技部,(2018.7-2020.12,项目编号:2018YFD0502403),47.36万

6.  无角牦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 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1610322017002,2017.01-2019.12),90万

7.  甘肃省草食畜产业技术体系牛羊高效健康养殖,甘肃省农业农村厅(2018.1-2020.12,项目编号:GARS08),40万

8.  塔县牦牛遗传改良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组所(2018.08-2021.08),100万

9.  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农业农村部(2019.01-2019.12),10万

10. 牦牛品种选育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西藏科技厅(2019.04-2021.04,项目编号:ZDZX2019000045),45万

11. 牦牛分子育种创新技术,甘肃省科技厅(2020.11-2023.10,项目编号:20JR5RA580),50万


研究成果

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近五年先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40多项,其中主持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这些应用性研究项目和成果,在学术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解析牦牛角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目标区段捕获测序技术对牦牛1号染色体207 kb的候选区段检测到2617个SNPs和330个Indels,筛选到3个基因位于目标区域内,相关分析筛选出1076个显著关联SNPs,明确了3个主效基因,突破了利用无角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鉴定无角变异位点技术瓶颈,可通过鉴定基因型对牦牛角性状进行早期选择,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2)牦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和平台建设:以牦牛肉质、生长发育速度、抗病力等重要经济性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高通量分析技术研究牦牛基因组中SNPs和CNVs遗传变异与表型变异的关联,通过建立不同的方法和模型,比较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筛选得到适应不同群体结构的遗传评估方法,完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了牦牛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3)育成阿什旦牦牛新品种:2019年4月“阿什旦”牦牛新品种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创建了牦牛开放式核心群育种体系和以种公牛站、育种核心群、扩繁群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推广示范区四级繁育技术体系。新品种的培育引领了我国青藏高原牦牛品种差异化的育种方向,完善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放牧、放牧加补饲及完全舍饲化等非传统放牧模式下牦牛生产。自新品种中试推广以来,为牦牛产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5.52亿元。

一、代表性获奖成果:

1. 阿什旦牦牛新品种及配套技术集成示范,2020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 牦牛良种繁育及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2017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3. 甘南牦牛良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2015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4. 甘南牦牛选育改良及高效牧养技术集成示范,2016年获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2016,第二完成人

5. 青藏高原牦牛良种繁育及改良技术,2010年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6. 牦牛选育改良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二、代表性论文著作:

1. Liang C, Wang L, Wu X, Wang K, Ding X, Wang M, Chu M, Xie X, Qiu Q, Yan P.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Loci for the Polled Phenotype in Yak. PLoS One. 2016 Jul 7;11(7):e0158642. doi: 10.1371/journal.pone.0158642.

2. Ma X, Jia C, Chu M, Fu D, Lei Q, Ding X, Wu X, Guo X, Pei J, Bao P, Yan P, Liang C.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ation Analyses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with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Polled Yak. Genes (Basel). 2019 Nov 26;10(12):970. doi: 10.3390/genes10120970.

3. Huang C, Ge F, Ren W, Zhang Y, Wu X, Zhang Q, Ma X, Bao P, Guo X, Chu M, Yan P, Liang C. Copy number variation of the HPGDS gene in the Ashidan yak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growth traits. Gene. 2021 Mar 10;772:145382. doi: 10.1016/j.gene.2020.145382.

4. Huang C, Ge F, Yao X, Guo X, Bao P, Ma X, Wu X, Chu M, Yan P, Liang C.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ics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eding Systems on the Growth and Ruminal Development of Yaks. Front Microbiol. 2021 Jun 22;12:682989. doi: 10.3389/fmicb.2021.682989.

5. Jia C, Wang H, Li C, Wu X, Zan L, Ding X, Guo X, Bao P, Pei J, Chu M, Liang C, Yan P. Genome-wide detection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s in polled yak using the Illumina BovineHD BeadChip. BMC Genomics. 2019 May 14;20(1):376. doi: 10.1186/s12864-019-5759-1.

6. Ma Xiaoming,Fu Donghai,Chu Min,Ding Xuezhi,Wu Xiaoyun,Guo Xian,Kalwar Qudratullah,Pei Jie,Bao Pengjia,Liang Chunnian,Yan Ping* Genome-Wide Analysis Reveals Changes in Polled Yak Long Non-coding RNAs in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J]. Frontiers in genetics,2020,11

7. 《中国牦牛》(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8.《牦牛科学养殖实用技术手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9.《藏羊科学养殖实用技术手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10、《甘南牦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三、授权发明专利

1.  一种无角牦牛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发明专利,第一,2015.9.30,国家知识产权局)

2. 一种欧拉羊复壮的方法(发明专利,第一,2015.9.3,国家知识产权局)

3.  一种牦牛屠宰保定装置(发明专利,第一,2015.6.25,国家知识产权局)

4.  牦牛肌纤维类型组成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及检测方法(发明专利,第三,2018.4.20,国家知识产权局)

5.  一种牦牛精子体外获能的方法(发明专利,第四,2016.5.11,国家知识产权局)

6.  一种提高牦牛繁殖率的方法(发明专利,第四,2015.12.23,国家知识产权局)

7.  一种牦牛专用浓缩料及其配制方法(发明专利,第四,2015.2.4,国家知识产权局)

8.  一种检测牛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特异性引物和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发明专利,第五,2018.3.06,国家知识产权局)

9.  一种提高藏羊繁殖率的方法(发明专利,第五,2015.9.2,国家知识产权局)

10.  牛GAPDH基因转录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发明专利,第五,2016.1.20,国家知识产权局)

四、制定的农业行业标准

1、甘南牦牛(农业行业标准,2015年,排名第一)

2、河曲马(农业行业标准,2019年,排名第一)

3、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2015年排名第三)

4、牦牛冷冻精液生产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2019年,排名第五)



学生信息
专业学位硕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