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学士: 1998.09-2002.06 华中农业大学 遗传育种
博士: 2002.09-2010.06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10.06-至今 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评价创新团队骨干,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0作为引进人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油菜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相关工作。基础科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工作:
1.安全高效遗传操作技术:建立高效稳定的油菜/白菜/烟草/拟南芥遗传转化技术;构建基于Cre/lox和共转化法的标记基因删除技术;
开发基于CRIPSR的高效油菜基因编辑技术。
2.解析脂质合成转运相关基因功能:甘油三酯合成路劲相关基因功能;脂质转运蛋白BraLTP1基因功能;脂质转运蛋白BraLTP2基因功能
3.研发具有产业价值转基因油菜产品:创制高效抗旱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以实现针对特殊区域的油菜产业化种植;研制高神经酸的转基因油菜产品以实现转基因油菜在营养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招生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油料作物脂肪酸改良基因工程
1、团队定位与科研方向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谈了他对转基因问题的看法。“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创新。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根据创新工程的总体安排,团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总要求,以国家转基因安全监管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解决当前形势下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安全评价关键性科学难题为主要研究目标
2、团队首席介绍
首席科学家 吴刚 研究员
2016年任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评价研究室主任
2013年1月起任农业农村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常务副主任、技术负责人
第四、第五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编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
主持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作为发明人之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
团队首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团队领导能力
3、团队管理
团队实行集体领导,群众监督。团队首席负责学科发展方向的跟踪、设置、团队任务目标、实施路线图的制定和竞争性资源的争取,同时对团队任务的实施和经费使用负有监督管理责任。执行首席负责研究任务的组织实施和成果转化工作。支部书记负责团队党务与行政管理,人员考核,创新文化建设,风险防控,监督团队行政管理和经费使用,组织党小组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讨论审议团队内部重大事项并向上级汇报。
4、团队任务与选题
(1)基因工程与重要性状转基因产品开发方向:
高效安全遗传操作技术:转化方法、转基因受体品种、载体设计
RNAi和基因编辑突变体库
定向改造油料作物脂肪酸组成,抗除草剂抗旱性转基因作物
(2)环境安全评价方向
拓展新型转基因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快速高效环境风险监测技术
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建立转基因环境风险评估模型
(3)转基因精准快速检测方向
重点研究数字PCR技术:解决与常规PCR一致性难题
基于数字PCR研制转基因标准物质
完善快速检测设备并实现产业化
5、团队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人员13人:骨干8名+助理5名,80后人员占比53%
近五年晋升高级职称5人,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8名
团队岗位、学科配置合理针对“四个面向,两个一流”,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团队及学科建设,团队设置合理的岗位和人员配置如下:
(1)面向国际前沿:
高效安全遗传操作平台建立及合成生物学 (刘芳)
转基因标准物质及精确定量技术 (武玉花、李俊)
基因编辑作物安全评价技术研发 (闫晓红、罗军玲)
(2)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转基因分子特征验证 (吴刚、李允静)
转基因安全监管快检技术及产品 (高鸿飞)
转基因环境安全评价 (曾新华、袁荣)
(3)面向农业主战场:
转基因试纸条示范推广 (李晓飞)
转基因检测技术服务 (李均、朱莉)
6、竞争性项目争取
以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为契机凝练团队研究方向,进一步做大优势方向,争取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重点发展方向除立足于创新工程外,进一步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等竞争性项目的支持;与团队重大发展方向不符的方向,在完成现有研究和项目后,逐步退出。
近五年主持竞争性科研项目21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4项,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8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项目7项,到账经费达2690.12万元
7、重大成果培育和成果转化
(1)基于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产品的开发推广、新型转基因检测设备的开发,为政府和企业部门提供技术服务为核心,主持申请省部级成果奖励1项;
(2)研究转基因标准物质量值测定技术,不确定度分析与定值技术,生产加工工艺,标准物质与标准的不确定度分析,合作申请省部级成果奖励1项。
近五年转基因检测、分子特征鉴定、试纸条、环境安全评价等成果转化项目等15项,技术服务创收2383.56万元
近五年主持竞争性科研项目21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4项,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8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项目7项,到账经费达2690.12万元
序号 | 项目/课题编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科研计划类别 | 主持人 |
起止年限 |
合同经费(万元) |
1 | 2016ZX08012-003 | 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 标准物质定值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吴刚 | 2016-2020 | 439.61 |
2 | 2016ZX08012-005 | 自然生态风险监测与控制技术—— 高度降解加工废弃物中转基因成分 轻简快速检测和控制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曾新华 | 2016-2020 | 118.13 |
3 | 2018ZX08012001-005 | 转基因蛋白和代谢物检测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高鸿飞 | 2018-2020 | 221.14 |
4 | 2018ZX0801104B-002 | 基因组编辑产品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和安全评价指南编制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吴刚 | 2018-2019 | 145.2 |
5 | 2018ZX0801023B-001 | 高效安全遗传操作技术的研究任务一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刘芳 | 2018-2019 | 110 |
6 | 2018ZX0802001-002 | 转基因油菜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研究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李均 | 2018-2020 | 760.37 |
7 | 31671733 | 油菜长发夹RNAi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闫晓红 | 2017-2020 | 62 |
8 | 31601581 | 转基因检测基体标准物质可替代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武玉花 | 2017-2019 | 21 |
9 | / |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专项经费 |
吴刚 | 2019-2021 | 1923.3 |
10 | CAAS-OCRI-XKPY- 202106 |
高神经酸生物合成油料作物的定向改造 | 油料作物研究所 新兴学科建设 合成生物学专项 |
刘芳 | 2021-2023 | 90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竞争性科研项目5项,总经费407万元。
1.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重点项目,2018ZX08010-05B,高效安全遗传操作技术的研究,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220万元,已结题,任务主持人。
2.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重点项目,SQ2019ZD0800018,抗旱基因SDDT在油料作物中的研究及应用,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200万元,结题中,任务主持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400243,甘蓝型油菜脂质转运蛋白基因BnaLTP1在抗逆和细胞分裂中的功能研究,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24万元,已结题,主持。
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MS2016000076,脂质转运蛋白基因BraLTP1 在甘蓝型油菜中的抗病性研究,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3万元,已结题,主持。
5.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新兴学科建设合成生物学专项,CAAS-OCRI-XKPY-202106 ,高神经酸生物合成油料作物的定向改造,2020年01月至2023年12月,90万元,在研,主持。
发表论文共2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油料所发表论文1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753,累计影响因子30。
1. Liu F , Wang P , Xiong X, Zhang X and Wu G. A review of nervonic acid production in plants: prospects for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high nervonic acid cultivar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1, 12: 62662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973461/pdf/fpls-12-626625.pdf
2. Liu F , Wang P , Xiong X , Fu P , Gao H , Ding X and Wu G. Comparison of three Agrobacterium-mediated co-transformation methods for generating marker-free transgenic Brassica napus plants[J]. Plant Methods, 2020, 16(81):1-17.
https://plantmethods.biomedcentral.com/track/pdf/10.1186/s13007-020-00628-y.pdf
3. Tian N, Liu F,Wang P, Yan X, Gao H, Zeng X, & Wu G. Overexpression of BraLTP2, a lipid transfer protein of Brassica napus, results in increased trichome density and altered concentr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8, 19: 1733-1754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032385/pdf/ijms-19-01733.pdf
4. Liu F, Wang P, Zhang X, Li X, Yan X, Fu D, & Wu G.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crop height based on a rice model. Planta, 2017, 247(1):1-26.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00425-017-2798-1.pdf
5. Liu F, Zhang XB, Lu CM, Zeng XH, Li YJ, Fu DH, & Wu G. 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 in plants: presenting new advances and an integrated fun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5, 66(19):5663–5681.
https://academic.oup.com/jxb/article/66/19/5663/697877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