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梅文莉
浏览量:638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热科院
  • 所属专业: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 邮箱 : meiwenli@itbb.org.cn
  • 工作电话 : 0898-66987529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梅文莉,女,1974年04月生,汉族,湖北黄石人,博士,研究员。对沉香、血竭、海南黄花梨等海南特色中药材进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及定量分析研究,并结合代谢组、基因组、转录组等技术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等多项科研项目。主编及参编《海南药用植物现代研究》、《天然产物现代分离技术》、《黎族药志》1~3册、《海南黎族民间验方集》、《沉香实用栽培和人工结香技术》、《沉香的现代研究》等多部著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荣获2015-2016年度海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获第八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3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热带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研究组

Research Group for Secondary Metabolism of Tropical Medicinal Plants 

一.主要研究内容:

以热带药用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等药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天然产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及有机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开展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生物活性与生态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及与代谢调控机制、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等研究,并探索其在植物保护、生物防治及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

二.研究方向: 

1. 药用资源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与代谢调控研究;

2.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代谢组学研究;

3. 热带生物资源中抗农业病原菌活性成分研究。

三.科研项目: 

1.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沉香香味物质基础及日化产品研发”(2018YFC1706404),2019-202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沉香色酮合成途径中关键聚酮环化酶基因的挖掘及调控机制研究”(31870668),2019-202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禾谷镰刀菌诱导海南龙血树血竭主要活性物质积累的分子机制”(81803663),2019-2021;

4. 农业农村部“一带一路”热带国家农业资源联合调查与开发评价(BARTP-05-MWL),2018-202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三株海南红树林来源微生物抗香蕉枯萎病菌的化学成分研究”(41506096),2016-2018。

四.当前研究进展: 

1. 沉香2-(2-苯乙基)色酮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根据沉香中的2-(2-苯乙基)色酮化学结构特征以及白木香的基因组、转录组数据分析,推导了沉香中最为常见的6个色酮的生物合成途径。其合成模式类似于姜黄植物(Curcuma longa)中姜黄素(curcumin)的生物合成过程,在聚酮合酶和/或聚酮环化酶的催化下形成。通过原核表达获得聚酮合酶AsPKS1.1蛋白,体外酶促反应初步发现AsPKS1.1具有催化功能。

2. 通过诱导技术对海南龙血树处理前后的转录组进行了分析,从中鉴定了与黄酮类、萜类合成及调控相关的基因及转录因子,证明了DcbHLH5在黄酮形成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深入分析表明诱导技术也调控了植物防御途径。

3. 完成了海南粗榧、黄花梨等13种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开发了海南特色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鉴定体系。

五、主要成果: 

Tongdong Kuang, Hui-Qin Chen, Hao Wang, Fan-Dong Kong, Cai-Hong Cai, Wen-Hua Dong, Jing-Zhe Yuan, Wen-Li Mei*, Hao-Fu Dai*. UPLC-MS-guided isolation of single ether linkage dimeric 2-(2-phenylethyl)chromones from Aquilaria sinensis. RSC Advances, 2019, 9, 17025-17034.

Wang P, Chen X, Wang H, Huang SZ, Cai CH, Yuan JZ, Zhu GL, Xu XL, Mei WL*, Dai HF*.                          Four new picrotoxane-type sesquiterpenes from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Frontiers in Chemistry, 2019, 7:812.

Wang P1, Cui Y1, Cai CH, Chen HQ, Dai Y, Chen PW, Kong FD, Yuan JZ, Mei WL*, Dai HF*. Two new succinimide derivatives cladosporitins A and B from  the  mangrove-derived  fungus Cladosporium sp. HNWSW-1. Marine Drugs, 2019, 17(1):4.  

Ding XP, Chen HQ, Huang SZ, Yu M, Mei WL*, Dai HF*.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the tertiary relict tree 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Cephalotaxaceae), an endangered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2019, 4(1): 824-825.

Liao G, Dong WH, Yang JL, Li W, Wang J, Wen-Li Mei*, Hao-Fu Dai*. Monitoring the chemical profile in agarwood formation within one year and speculating on the biosynthesis of 2-(2-phenylethyl)chromones. Molecules , 2018, 23, 1261.

Ding XP, Mei WL*, Huang SZ, Wang H, Zhu JH, Hu W, Zehong Ding, Tie WW,Peng, SQ*, Dai HF*. Genome survey sequencing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tic background of Dracaena cambodiana and its defense response during dragon’s blood formation. PLoS ONE, 2018, 13 (12): e0209258.

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海南黄花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创新利用。

一种鉴定奇楠沉香真伪的方法,ZL201610606306.0

六、研究组成员:

梅文莉:博士,研究员,研究组组长,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王佩: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

陈惠琴: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 

丁旭坡: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

陈朋伟:博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

蔡彩虹:硕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海南大学。


项目情况

1. 首次完成沉香基因组精细图谱的构建,为白木香结香机制、香味基因挖掘等基础性研究,以及资源保护、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沉香基因组大小约为726.5 Mb,其中716.6 Mb的序列被锚定至8条染色体上,Scaffold N50为88.78 Mb,BUSCO分析结果为95.2%。重复序列占基因组的比例为59.13%,共注释了2920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根据单拷贝基因的系统发育和分化时间估算,发现沉香与其在锦葵目(Malvales)的最近共同祖先大约在53.18-84.37百万年前分开,并发现沉香有804个特有的基因家族(图1.B),其中多数与植物萜、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调控有关;此外,沉香的柠檬酸循环相关基因组家族发生了膨胀现象,另外也在基因组发现了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图1.B)。沉香是瑞香科中第1个基因组组装至染色体水平的物种,精细图谱的发布将为野生沉香种群保护生物学、沉香结香机制和香味基因及树种的进化研究奠定基础,也为沉香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可能。


2. 系统总结沉香物质基础及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应邀在天然产物国际顶级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IF = 13)发表关于沉香天然产物综述,为沉香品质评价、结香机制及产量性状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述题目为《Natural products in agarwood and Aquilaria plants: chemistry,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biosynthesis》(沉香和沉香属植物中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及其生物合成)。这是该杂志首次刊发关于沉香的最新研究进展。

      该综述系统总结了截至2019年底全世界沉香和沉香属植物中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发现沉香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两大类型,而健康沉香属植物则与之不同,主要含有黄酮、二苯甲酮、木脂素、萜类、生物碱等化学成分,提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是目前鉴定沉香的关键成分。同时,该论文系统概括了沉香中倍半萜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总结提出了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为进一步揭示沉香形成机理,不断完善人工结香方法以提高沉香产量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3.率先完成沉香易结香、品质优新品种的审(认)定工作,带动了沉香种植的良种化,为沉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品种基础。

结合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工作,开展易结香、品质优新品种选育工作,为沉香产业发站提供品种基础。

于2021年7月率先完成热科1号白木香、热科2号白木香2个白木香新品种审定工作,实现了沉香品种审定的突破。其中,热科1号白木香(琼S-SV-AS-001-2020)具有结香面积大,结香产量高,品质较优的特性,可较比普通白木香平均增加30%以上。所产沉香的色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是普通白木香树平均量的3.67倍。适宜海南省种植,用于精油加工、文玩等用途。热科2号白木香(琼S-SV-AS-002-2020)易结香,香质地软,油脂含量高,沉香特征性成分高的基本特性,相同条件下,“热科2号白木香”所产沉香特征性化学成分总相对含量比普通白木香树平均提高32%,沉香色酮类成分总相对百分含量平均为普通白木香对照的12.37倍,特别是奇楠沉香中含量较大的两类特征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 苯乙基]色酮之和平均相对百分含量为51.25 %,具备了高品质奇楠沉香特征,适宜海南省种植并用于精油及产品加工等用途。

     首次完成海南本土黑油沉香品种“热科3号白木香”(琼R-ST-AS-002-2019)的认定工作。“热科 3 号”白木香受伤后形成黑褐色沉香,所产沉香具有密度高,质地坚硬,入水即沉,油脂含量高,味道辛辣,香气清雅的特点。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沉香特征性成分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种类达 33 种,是普通白木香的近2倍;倍半萜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可达98.76%,是普通白木香的2.87 倍。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熏香、精油、线香、摆件等产品开发,适宜在海南中部、东部、西部、北部及其相似区域种植。


4.突出火山岩石斛特色,开展火山岩石斛物质基础、活性成分研究,集成栽培技术体系,开发系列功能性产品,带动火山岩石斛产业化、高效化发展。

        石斛是有名的海南道地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火山口地区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适合石斛生长,是火山岩石斛的主产区,开展石斛种植也是解决火山口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的重要途径。

       在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从金钗石斛中分离鉴定了46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抗肿瘤等活性筛选,确定了金钗石斛中的活性物质基础,明确了石斛中的活性成分;通过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石斛有效成分的方法,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石斛碱、菧类、菲类等)在10月含量较高,因此确定最佳采收期为10月;获得授权相关专利6项;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2篇;以活性物质为基础,研发优化石斛活性成分提取工艺1个,研发金钗石斛水漾美颜霜、火山石斛沉香蒸汽回流热敷眼罩、金钗石斛手工皂、益斛酒、海南鹧鸪凉茶、益斛(压片糖果)、斛娘(压片糖果)石斛科技产品7款,为促进火山石斛的综合开发,带动火山岩石斛产业的发展以及提质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研项目

起止时间

项目性质和来源

经费总额

参与人数

申报人的具体职位和任务

结项验收人

2019-202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四

168万元

25

研究员,子课题主持

在研

2019-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0

8

研究员,主持

在研

2017-2019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

30

10

研究员,主持

省科技厅

2015-2016

海南省中药现代化专项

45万元

5 

研究员,主持

省科技厅


研究成果

(1)代表性论著(论文)

发表时间

论著(论文)名称

发表载体

论著(论文)作者

2020

Genome sequence of the agarwood tree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 the first chromosome-level draft genome in the Thymelaeceae family

GigaScienceSCI

Xupo Ding,†, Wenli Mei,†, Qiang Lin,†, Hao Wang, Jun Wang, Shiqing Peng, Huiliang Li, Jiahong Zhu, Wei Li, Pei Wang, Huiqin Chen, Wenhua Dong, Dong Guo, Caihong Cai, Shengzhuo Huang, Peng Cui,* and Haofu Dai*

2019

Dimeric 2-(2-phenylethyl)chromones from the agarwood of Aquilaria crassna in Laos

FitoterapiaSCI

Wei Li, Yang Yang, Wenhua Dong, Hao Wang, Fandong Kong, Caihong Cai, Wenli Mei*, Haofu Dai*.

2019

UPLC-MS-guided isolation of single the linkage dimeric 2-(2-phenylethyl)chromones from Aquilaria sinensis

RSC AdvancesSCI

Tongdong Kuang, Hui-Qin Chen, Hao Wang, Fan-Dong Kong, Cai-Hong Cai, Wen-Hua Dong, Jing-Zhe Yuan, Wen-Li Mei*, Hao-Fu Dai*,

2018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cF3’F Promoter from Dracaena cambodiana

Tropical Plant BiologySCI

Jiahong Zhu, Pan Chen, Dong Guo, Huiliang Li, Ying Wang, Haofu Dai, Wenli Mei*, Shiqing Peng*

2018

Monitoring and chemical profile in agarwood formation within one yea and speculating on the biosynthesis of 2-(2-phenylethyl)chromones

MoleculesSCI

Ge Liao, Wen-Hua Dong, Jin-Ling Yang, Wei Li, Jun Wang, Wen-Li Mei*, Hao-Fu Dai*

2017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enes involved in steroidal saponin biosynthesis in Dracaena cambodiana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SCI

Jia-Hong Zhu, Hui-Liang Li, Dong Guo, Ying Wang, Hao-Fu Dai, Wen-Li Mei*, Shi-Qing Peng*

2017

Flavonoids from artificially induced dragon’s blood of Dracaena cambodiana

FitoterapiaSCI

Hui Wang, He-Mei Jiang, Fei-Xiang Li, Hui-Qin Chen, Wen-Chao, Liu, Shou-Zhong Ren, Wen-Li Mei*, Hao-Fu Dai*

2016

De Novo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criptome and analysis of genes expression during formation of dragon's blood in Dracaena cambodiana

Scientific ReportsSCI

Jia-Hong Zhu, Tian-Jun Cao, Hao-Fu Dai, Hui-Liang Li, Dong Guo, Wen-Li Mei*, Shi-Qing Peng*

2016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2-(2-phenylethyl)-chromone derivatives from agarwood (Aquilaria crassna) by artificial holing for diffrent times

MoleculesSCI

Jing Ling Yang, Wen Hua Dong, Fan Dong Kong, Ge Liao, Jun Wang, Wei Li, Wen Li Mei*, Hao Fu Dai*

2015

Fragmentation of protonated 2-(2-phenylethyl)chromones from agarwood: the diagnostic role of ion/neutral complexes as reactiveintermediates

European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SCI

Delan Yang, Bing Xia, Yan Jiang, Wenli Mei*, Dietmar Kuck*

 

(2)专利

专利保护期

专利名称

授权国家

专利所有者

2016.07-2036.07

一种鉴定奇楠沉香真伪的方法

中国

杨锦玲,梅文莉,戴好富

2018.05-2038.05

一种化合物的应用

中国

陈惠琴,戴好富,梅文莉,王佩

2015.04-2035.04

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1510180937

中国

王辉,梅文莉,戴好富,蔡彩虹,盖翠娟

2015.10-2035.10

一种组合物及其应用,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组合物的药物、食品

中国

蔡彩虹,戴好富,梅文莉,王辉

2015.02-2035.02

一种促沉香树或白木香树产生沉香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

戴好富,梅文莉,王辉,董文化,李薇

2015.04-2035.04

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王辉、梅文莉、戴好富、蔡彩虹、盖翠娟

2013.12-2033.12

高良姜植物的花和/或果实在制备抑菌剂或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中国

王辉,梅文莉,戴好富,翟红莉

2013.05-2033.05

一种人工诱导血竭的方法

中国

梅文莉,戴好富,王辉

2013.04-2033.04

一种生产沉香的方法

中国

梅文莉,戴好富,辉,蔡真金

2012.04-2032.04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

梅文莉,戴好富,王辉,左文健

(3)产品:无

 

4、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兼职,以及获得的省部级以上奖项情况

(1)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兼职:

2004.10 至今: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2009.11至今:海南省药学会理事

2017.01至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获得的重要奖项:

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年,海南黎药资源的收集保护、物质基础与创新利用研究(第二完成人)

2009年,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及其共附微生物研究(第二完成人)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高良姜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第二完成人)

2013年,见血封喉中的强心苷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第二完成人)

2013年,海南龙血树组培快繁及诱导血竭的研究(第三完成人)

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8年,沉香资源的物质基础研究与创新利用(第二完成人)

2013年,海南粗榧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第一完成人)

2009年,真菌发酵提高沉香油产量的研究(第一完成人)

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2011年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第二完成人)

个人奖项

2009年第八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

2015-2016年度海南省三八红旗手

2019年海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