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果树种质改良研究中心副主任,意大利访问学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葡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葡萄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执行首席。主要从事葡萄资源精准鉴定、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葡萄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建立了葡萄远源杂交群体,创制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完成了葡萄白腐病基因组的测序组装,首次获得了病原菌的效应蛋白;挖掘到的葡萄无核SSR标记,在自然群体中的正确率达到94%,创制了葡萄20000个抗体库的研究平台,是国际上首个覆盖葡萄全蛋白的抗体库,抗体达到Western和Chip水平;并在葡萄抗性遗传育种、葡萄基因组等方面有突破性研究进展,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葡萄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依托国家种质资源圃郑州葡萄圃,主要从事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种质创新工作,资源圃保存各类葡萄种质资源2000份,创制新种质500余份,审定新品种15个。团队有研究员4名,博士学历人员6名,国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名,实验站站长1名,创新团队首席1名,承担各类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8项,授权发明专利10件,发表著作10部,发表论文300余篇,省部级奖项4件。团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葡萄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深度评价
葡萄野生资源、特色资源、濒危资源的收集保存,重要农艺性状的精准鉴定,分析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布状态,系统搭建可共享资源数据库;系统研究我国葡萄野生资源的分布规律,深度探讨葡萄属植物分布起源规律。
2 现代分子辅助育种平台的搭建和利用
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与重要农艺性状(着色机制、无核、香气、抗性等)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建立分子辅助育种有效平台,创制育种芯片,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实现定向育种。
3 新种质的创制
在资源深度评价的基础上,以遗传规律为导向,以分子育种平台为助力,创制具有显著特色的葡萄新品种,显著提高自育品种核心竞争力,促进品种本土化进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野生刺葡萄抗白腐病WRKY调控因子功能分析(项目编号:31201599),23万,2013-2015。
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葡萄白腐病效应子AvrGWrR1激发抗病基因GWrR1启动刺葡萄免疫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31872057),60万,2019-2022。
3. 留学基金委意大利访问学者项目2014.9-2015.9。
4. 农业部项目行业标准制定:葡萄抗白腐病种质资源表型及分子鉴定,7万,2018。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东部夏季湿热葡萄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2019YFD1001405-04),70万,2019-2022。
6.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育类项目:中国野生刺葡萄抗白腐病的病菌效应子与LRR类蛋白的互作研究(项目编号:182300410015),10万,2018-2020。
7. 所级科研业务费3项(项目编号:1610192016202,1610192017102,1610192018105),30万,2021-2022。
8. 中国农业科学院葡萄资源育种创新团队,169万/年,2021-2025。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中国野生刺葡萄抗白腐病WRKY调控因子功能分析(项目编号:31201599),葡萄白腐病效应子AvrGWrR1激发抗病基因GWrR1启动刺葡萄免疫机制的研究(31872057),河南省博士后基金(项目编号:211035),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82300410015),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葡萄白腐病鉴定技术规程》;中国农业科学院葡萄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执行首席,参加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重大专项等重要项目,先后参加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基础性工作、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等二十多项科研项目。
在中外学术期刊《中国农业科学》《果树学报》《Frontier in Microbiology》《scientia horticulture》等发表30余篇论文,其中SCI 9篇,授权发明专利4件,出版著作4本,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名(包括留学生1名),制定农业行业标准4项,培育葡萄新品种13个。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