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薛华柏,1981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梨种质改良课题组组长,所级育种人才,《中国梨树志》编委会秘书、编委,河南省经济作物生产暨绿色高质高效项目专家服务团水果专家指导组成员。长期从事果树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工作。建立了高杂合度果树QTL-Seq性状定位方法和梨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数据库支撑的梨重要性状快速定位技术平台,定位了梨红皮、褐皮及品质相关的多个重要性状基因位点,并实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691)、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2012FY1101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2019YFD1001404-4)、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课题(2018AB035-2)、兵团重大项目任务(2019AA004)、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2102110244)、所级育种人才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9项。主研和参加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86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7项。
审定‘早酥蜜’‘红宝石’‘早红玉’等10余个果树新品种,取得6项植物新品种权和6项省级品种选育成果。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11名)和二等奖(第5名)各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名)1项、华耐园艺科技奖(第5名)1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在《Horticulture Research》《BMC genomics》《果树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郑州果树研究所梨种质改良团队现有成员18人,其中博士4名、硕士3名,在读研究生5名;高级职称2名,副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1名,辅助人员8名。拥有国家园艺种质库郑州梨分库、农业农村部果树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果树基因组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生长发育与品质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瓜果改良中心等研发平台。
一、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重点开展了新疆、云贵川、西藏地区新疆梨、砂梨、藏梨、野生砧木种质资源,以及国外西洋梨种质资源的考察、搜集,保存代表性和特异梨种质资源740余份,国家园艺种质库郑州梨分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梨种质资源保存圃地。
在精准鉴定方面,对400余份梨种质的15个果实基本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完成了350份梨品种资源花、果实和果实剖面照片的采集,建立了种质资源性状数据库,牵头编撰出版了《中国梨树志》。建立了基于SSR的梨种质资源指纹数据库和梨品种真实性鉴定技术体系,并开展了梨品种真实性检测服务。
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利用云南‘火把梨’选育出了‘满天红’‘红酥脆’‘美人酥’‘早白蜜’等系列品种,利用新疆‘库尔勒香梨’选育出了‘红香酥’‘丹霞红’‘红酥蜜’‘红玛瑙’等系列品种,这些品种均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其中‘早白蜜’‘美人酥’已成为云南梨出口的主力品种,‘红香酥’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杂交选育红皮梨品种。
二、主要研究进展
开展了梨抗性和果实商品性等重要性状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筛选出特异性状种质4份、抗性种质35份、高品质优异种质33份。研究建立了适于高杂合度果树性状定位的改良QTL-seq方法;率先公开了基于NCBI contig序列装载的梨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序列,开发了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数据库,为梨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率先明确了梨红皮性状基本分型及其遗传机制,准确定位了不同类型红皮性状基因位点;定位了果实大小、红皮、褐皮、果心大小、糖酸含量等性状位点24个,开发实用分子标记8个,其中红皮性状的分子标记准确率97%以上;建立了梨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果树学报、Horticulture Research、Hereditas、BMC genomics、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刊物上,进一步提升了我所梨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标志着课题组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登上新台阶。
在科技服务产业方面,针对梨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率先集成示范了“一优二改三减四提高”的梨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技术模式,研发了多个高光效栽培树形及配套整形修剪技术、梨“高效高改”技术、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等,有力推动了梨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创新和推广应用,相关成果入选农业农村部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
上述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
三、品种培育与生产应用
培育了20余个早熟梨和红皮梨系列梨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其中早熟梨品种‘中梨1号’和红皮梨品种‘红香酥’分别推广逾50万亩,均为当前我国梨优良主栽品种;红皮梨品种‘满天红’和‘早白蜜’是云南省主栽品种。近年新育成的红皮梨系列新品种‘丹霞红’‘红酥蜜’等已累计实现成果转化收入近千万元。
团队重视重大品种培育与应用,坚持用产品思维开展育种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深度思考谋划梨品种成果转化路径,与海南奔象梨业就‘丹霞红’梨品种的商业化开发达成战略合作,合同金额2200万元,创国内果树品种转化金额新高。这也是三亚崖州湾种业知识产权特区首单交易。
四、近十年获得的科技奖励
2011年,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利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梨“高效高改”及配套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6年,区域性专用优质早熟梨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获华耐园艺科技奖;
2017年, 梨优异种质与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2018年,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梨骨干亲本衍生群体的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及MAS遗传改良(31971691),2020-2023,58万元,主持
(2)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我国中部及西藏地区落叶果树农家品种资源调查与收集(2012FY110100-1),2012-2017,595万元,主持
(3)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任务,华北产区梨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2019YFD1001404- 4),2019-2022,50万元,主持
(4)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课题,库尔勒香梨抗寒优质新品种选育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AB035-2),2019-2022,40万元,主持
(5)兵团重大项目任务,香梨简约栽培标准化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2019AA004),2019~2021,50万元,主持
(6)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细嫩、香甜梨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创新(172102110244),2017-2018,主持
(7)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梨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分子育种岗位,2016~2020,骨干
(8)所级育种人才项目,2017-2022,10万元,主持
(9)所企横向合作项目,梨育种项目,2020~2027,666万元,主持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梨骨干亲本衍生群体的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及MAS遗传改良(31971691),2020-2023,58万元,主持
(2)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我国中部及西藏地区落叶果树农家品种资源调查与收集(2012FY110100-1),2012-2017,595万元,主持
(3)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任务,华北产区梨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2019YFD1001404- 4),2019-2022,50万元,主持
(4)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课题,库尔勒香梨抗寒优质新品种选育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AB035-2),2019-2022,40万元,主持
(5)兵团重大项目任务,香梨简约栽培标准化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2019AA004),2019~2021,50万元,主持
(6)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细嫩、香甜梨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创新(172102110244),2017-2018,主持
(7)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梨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分子育种岗位,2016~2020,骨干
(8)所级育种人才项目,2017-2022,10万元,主持
(9)所企横向合作项目,梨育种项目,2020~2027,666万元,主持
1.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
(1)Genome-wide characterization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n Pyrusbretschneideri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n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pear. BMC genomics, 2018, 19(1): 1-13.
(2)Chromosome level high-density integrated genetic maps improve the Pyrusbretschneideri ‘ DangshanSuli ’ v1.0 genome. BMC genomics, 2018, 19(1):1-13.
(3)The genetic locus underlying red foliage and fruit skin traits is mapped tothe same location in the two pear bud mutants 'Red Zaosu' and 'Max RedBartlett'. Hereditas, 2018,155:25(共一,1/2).
(4)梨果皮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果树学报,2018,35(S1):55-60.
(5)Interval mapping for red/green skin color in Asian pears using a modifiedQTL-seq method. Horticulture Research, 2017, 4(1): 1-10(共一,1/2).
2. 出版专著:
(1)中国梨树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编委会秘书长、编委
3. 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
(1)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及其整形方法,ZL 2017 1 0730421.3,2020.6
(2)一种与梨果皮颜色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ZL 2016 1 0291802.1,2019.5
(3)一种与梨果皮红皮绿皮性状连锁的InDel位点及基于该位点的分子标记和应用,ZL 2016 1 0061608.4,2019.5
(4)一种利用|Δ(SNP-index)|进行性状定位的QTLseq方法及其应用,ZL 2016 1 0291847.9, 2019.5
(5)一种与梨果皮颜色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位点及其应用,ZL 2016 1 0063499.X,2019.4
(6)一种基于SSR基因型的果树品种区分及特征指纹展示方法,ZL 2014 1 0733480.2,2018.9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