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农业农村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林草局“草地土壤健康评价与功能提升研究创新团队”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走出去协同创新与集成示范”专项首席科学家、农田生态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土壤合作伙伴关系(GSP)政府间土壤技术高级别专家组(ITPS)专家、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肥料使用和和管理行为守则工作组(CoFer)专家、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理事长及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管理委员会委员。
曾获比利时De Boodt奖、FAO突出贡献土壤科学家奖(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cientists in Soil Conservation)、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和美国国务院IVLP(InternationalVisitor Leadership Program)资助。被科技部、农业农村部聘为“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划国际合作专题组组长、“十三五”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规划专家组组长。2020、2021年被邀请作为GlinkaWorld Soil Prize(土壤领域最高奖)和World Soil Day Award评奖委员会委员。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团队
研究方向:草原资源调查、评价及草牧业勘察设计;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创制与工程设计。
重点任务和成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发展为统领,重点开展草地资源评价、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模式以及重大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等研究工作。重点破解气候变化与过度放牧利用致天然草原退化的机理;探明退化、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并研创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技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完善复合系统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并运用于重大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团队拥有农业农村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中俄草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等系列创新平台,拥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了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甸、农牧交错区等主要生态系统的试验平台网络体系。团队主持完成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天然草原生产力的调控机理与途径”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在草原退化机理、天然草原修复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一大批理论与技术成果。近年来,团队出版著作20余部,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支撑计划)、86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比利时VLIR博士基金等近60项。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一直从事土壤生态、农业环境方面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支撑计划)、86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比利时VLIR博士基金等近60项。
在New Phytologist,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Soil,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Tillage and SoilResearch, Soil and Plant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英文专著1本,副主编专著一本,参著10本,获省部级奖2项。
牵头我国土壤国际科技合作。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土壤合作伙伴关系高级别专家组(ITPS)专家积极参加有关活动与工作,参与起草完成了GSP工作文件约10万字。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参与了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duct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and Management of Fertilizers (CoCoFe)的撰写工作。该规范是关于肥料施用的第一个非约束性世界行为准则。
参与起草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牵头组织起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十四五”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等规划。作为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咨询专家,多次被邀参加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关于耕地、饲草和草原管理的相关会议和调研,参与了近年来我国基本农田和草原生态领域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建设和保护等有关政策、规划、计划的起草和调研工作。
指导博士后8人、博士15人、硕士12人,其中2人获中国农科院优秀博士后称号。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