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兽医所-李素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1-10-22 导师主页
李素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哈尔滨兽医所
预防兽医学
动物传染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lisu@caas.cn

招生信息

1
预防兽医学
2018
1
专业学位硕士
动物传染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2
预防兽医学
2019
1
专业学位硕士
动物传染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3
预防兽医学
2021
1
专业学位硕士
动物传染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李素,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主要从事猪瘟、非洲猪瘟病毒病原学以及感染机制研究,首次构建了猪瘟病毒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发现了多个与猪瘟病毒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及其调控猪瘟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其中PCBP1(Poly(rC)-bindingprotein 1)、硫氧还蛋白2(Trx2)、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2(MEK2)、MERTK与猪瘟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及调控病毒复制分子机制的4项研究成果均发表在病毒学权威杂志Journalof Virology(3篇)和EmergingMicrobes and Infections上。非洲猪瘟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发表在生物领域顶级期刊ProcNatl Acad Sci USA杂志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12篇SCI科技论文,其中1篇文章被Journalof Virology评为亮点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黑龙江省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课题5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课题经费3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

1、教育经历

2007/9- 2011/7,吉林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

2004/9- 2007/7,吉林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

1996/9- 2000/7,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学士学位

 

2、工作经历

2015/12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研究团队,副研究员

2011/8-2015/12,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研究团队,助理研究员

2000/7-2004/8,辽宁益康生物制品公司,兽医师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2866)——非洲猪瘟病毒激活巨噬细胞炎症小体的分子机制、2021/01-2024/12、58万元、主持。

(2)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JQ2020C002)——非洲猪瘟病毒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分子机制、2020/07-2023/07、50万元、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2537)——猪瘟病毒强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调控干扰素应答差异的分子机制、2017/01-2020/12、62万元、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201921)——应用携TC 标签的猪瘟病毒研究Npro蛋白核定位分子机制、2013/01-2015/12、23万元、结题、主持。

(5)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C2015066)——宿主硫氧还蛋白2调控猪瘟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经费:10万元。在研、主持。

(6)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业务费(SKLVBP201317-9)——与猪瘟病毒Npro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的筛选及鉴定,2013年1月2013年12月,经费:10万元。

(7)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500103)——畜禽重要疫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猪瘟病毒流行毒株逃逸抗体中和的分子机制研究,2017/01-2020/12,52万元、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8)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501604)——畜禽疫病防控专用实验动物开发,以SPF猪为基础的猪瘟病毒单因子发病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2017/01-2021/6,30万元、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9)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1630080)——猪瘟病毒新型细胞受体的鉴定及其介导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264万元,在研,参加(第一执行人)。

(10) 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ZD201410)——猪瘟病毒细胞受体的鉴定和功能研究,20万元,在研,参加(第一执行人)。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获得成果奖励

[1]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猪瘟病毒复制的分子调控机制与防控理论创新(排名第二位)

[2]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自然科学类——猪瘟病毒感染的分子调控机制及防控理论创新(排名第二位)

 

2、专利 重组猪瘟病毒E2蛋白猪源化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10514,国家知识产权局  ZL201711330540.6

 

3、代表论文与著作

[1] Zheng G, Li L-F, Zhang Y, Qu L, Wang W, Li M, Yu S, Zhou M, Luo Y, Sun Y, Munir M, Li S*, Qiu HJ*. 2020. MERTK is a host factor that promotes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entry and antagonizes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PK-15 cells.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9:571-58.(IF:7.163)

[2] Liu R1, Sun Y1, Chai Y1, Li S1, Li S, Wang L, Su J, Yu S, Yan J, Gao F, Zhang Ga, Qiu HJ, Gao George F*, Qi J*, Wang H*.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pA104R binding to DNA and its inhibition by stilbene derivativ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20, 17(20):11000-11009.(IF:11.205)

[3]Wang J, Sun Y, Meng XY, Li LF, Li Y, Luo Y, Wang W, Yu S, Yin C, Li S*, Qiu HJ*.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host responses to infection with differentially virulent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strains in pigs. Virus Res. 2018, 255: 68-76.(IF:2.734)

[4] Chen S1, Li S1, Sun H, Li Y, Ji S, Song K, Zhang L, Luo Y,  Sun Y, Ma J, Liu P, Qiu HJ.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recombinant porcinized antibody against the E2 prote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Applied Microbiol. Biot. 2018, 102(2):961-970.(IF:3.67)

[5] Li S, Wang J, Yang Q, Naveed Anwar M, Yu S, Qiu HJ*. Complex virus-host interaction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replication: A Minireview. Viruses 2017, 5;9(7). (IF:3.46)

[6]Wang J1, Chen S1, Liao Y, Zhang E, Feng S, Yu S, Li LF, He WR, Li Y, Luo Y, Sun Y, Zhou M, Wang X, Munir M, Li S*, Qiu HJ*.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2, a novel E2-interacting protein, promotes the growth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via attenuation of the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 J Virol. 2016, 90(22): 10271–83. (IF:4.663)

[7] Li S, Wang JH, He WR, Feng S, Li Y, Wang X, Liao Y, Qin HY, Li LF, Dong H, Sun Y, Luo Y, Qiu HJ*. Thioredoxin 2 is a novel E2-Interacting protein that inhibits the replicatio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J Virol. 2015, 89(16):8510–24.(IF:4.648)

[8] Li S, Feng S, Wang JH, He WR, Qin HY, Dong H, Li LF, Yu SX, Li Y, Qiu HJ*. eEF1A interacts with the NS5A protein and inhibits the growth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Viruses 2015, 7(8):4563–81. (IF:3.042)

[9] Li D1, Li S1, Sun Y, Dong H, Li Y, Zhao B, Guo D, Weng C, Qiu HJ*. Poly(C)-binding protein 1, a novel Npro-interacting protein involved i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growth. J Virol. 2013, 87(4):2072–2080. (IF:4.608)

[10] Li S, Qu H , Hao JW, Sun JF, Guo HC, Guo CM, Sun BX, Tu CC*. Proteomic analysis of primary porcine endothelial cells after infection by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2010, 1804:1882–1888.(IF:2.773)

[11] Luo Y1, Li S1, Sun Y, Qiu HJ*. Classical swine fever in China: A minireview. Vet Microbiol. 2014, 172:1–6.(IF:2.726)

[12] Li Y, Shen L, Sun Y, Wang X, Li C, Huang J, Chen J, Li L, Zhao B, Luo Y, Li S*, Qiu HJ*. Effects of the nuclear localization of the Npro prote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on its virulence in pigs. Vet Microbiol. 2014, 174:391–398. (IF:2.726)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是我国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作为支撑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农业及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获奖总数的26%。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29项;发表论文近30000篇,其中SCI论文近15000篇、《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29篇;出版专著近1500部,通过国审品种等近1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97项,新兽药证书55个等。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先进科研设施设备、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稳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前沿交叉学科集群、一流的导师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丰富的图书文献等各种重要资源,形成了38个研究所共同参与、“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这一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优势,为研究生完成课程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特有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设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近8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基因组所联合深圳市相关部门提出了“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已得到市政府印发,将构建农业食品产学研协作生态,做出科技推动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

展开更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人/年。凡我院各研究所录取的推免生均免收第一年学费,优秀推免生免收基本学制内全部学费。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和特困生补助,具体奖助学金政策可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